
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梅如初,今年40岁,身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财政总监,月薪九万八千元。
她的丈夫王敏成,45岁,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师,每月的工资则是万一千元。
近期,婆婆不幸生病,梅如初下班后便立刻赶往医院,她不仅关心婆婆的病情,还细心地观察护工是否妥善照顾老人。
为了给婆婆补充营养,梅如初特意准备了牛肉青菜粥、蔬菜饼和排骨汤。当她踏入病房时,王敏成已经在那里陪伴婆婆,两人正亲切地交谈。梅如初笑着走过去,关切地询问:“妈,今天感觉好些了吗?我买了饭,您先吃点吧。”
婆婆赵菊点头微笑,感慨地说:“嗯,正好饿了,你比敏成更贴心,他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连水果都没有准备。”
王敏成略显尴尬地回应:“妈,你看您这些水果都吃不完,再买您也不吃啊。”
梅如初轻轻一笑,扶着婆婆坐下,为她摆好小饭桌,让她安心用餐。随后,她还递给护工小李一份饭,说道:“小李,你也快吃吧,一会儿下班带些水果回去,别浪费了。”
小李感激地笑了笑,接过饭坐在旁边吃起来。她觉得这次的工作非常愉快,因为老人自己还能活动,不需要她太过费心,只需尽力让老人感到舒适。而且,家属们都非常有涵养,对她们非常客气,甚至将来看望病人带的水果、营养品都让她们带回家,她对此感到十分感激。
梅如初与婆婆聊起天来:“妈,我刚才问了星医生,她说您过几天就能出院了,这次调养得很好,只是以后要多注意,尽量不要感冒。”
赵菊喝了几口汤,点头说:“嗯,我也觉得身上轻松很多,睡觉也不难受了。”
梅如初接着说:“妈,出院后您别一个人住了,搬到我们家来吧,这样我们也能及时知道您的不适,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您看着也会很开心。”
赵菊有些犹豫,她住的房子是原先单位的,后来房改买了下来,里面住着许多老同事,可以一起聊天。但如果搬到儿子家,那就没有什么熟人了。然而,儿媳的话也让她心动,毕竟人老了,能天天看到孙子孙女,她更喜欢。
王敏成赶紧说:“妈,您就听如初的,我们这两天把房间收拾好,到时候接您回家。”
他又说:“妈,我知道您放不下那些老朋友,白天家里没人,您可以约她们来家里,也可以和她们约到别的地方,总比在小区里坐着聊天有意思。”
赵菊说:“好吧,那就听你们的,我也想两个孩子了。”
不久,另一位护工来接班,小李拿着赵菊送给她的水果、酸奶回家。梅如初和王敏成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让护工晚上多加留意,然后两人一同回家。
回到家后,儿子昊然抱怨道:“爸,妈,你们怎么才回来?哼,如果不是有姐姐,我都要被饿死了。”
梅如初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呵呵,我给你姐姐打电话了,她知道我们要去医院,让你们点外卖自己吃。”
她接着问:“昊然,你和姐姐晚上吃的什么?”昊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嘻嘻哈哈地对妈妈说:“妈,我姐真是知道的好吃的太多了,她知道一家特别好的馄饨店,里面的馄饨真是太好吃了,鲜嫩多汁,味道地道,让人回味无穷。”接着,他又兴奋地补充道:“妈,我们还吃了红烧猪尾,那猪尾炖得酥烂入味,香辣蟹也是辣中带鲜,让人欲罢不能。”
如初听了这些,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不管怎样,孩子们不在家的时候,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她已经非常满意了。就在这时,女儿昊蔚从屋门走了出来,关切地问道:“爸,妈,你们回来了,吃饭了吗?我特意多点了两份馄饨,给你们煮吗?”
王敏成笑着对昊蔚说:“昊蔚,你去写作业吧,我来煮。”然后他又转头对昊然说:“昊然,你陪昊蔚一起写作业,看一会纪录片放松一下。”
昊蔚点了点头,应道:“嗯,那好吧,爸。”她转身带着弟弟昊然去写作业,而敏成则高兴地对如初说:“如初,这两个孩子聪明伶俐,以后肯定比我们强。”

昊蔚今年12岁,昊然8岁,姐弟俩关系非常亲密。如初笑着对敏成说:“你就别夸他们了,赶紧去煮馄饨吧,我都快饿死了。”
她换上了衣服,开始思考让婆婆住哪儿,家里的客房阳光不太好,婆婆住着肯定不舒服。就在这时,电话响了,她看了一眼,是妹妹如兰打来的,她笑着接起电话:“如兰,怎么了?”
如兰叹了口气,说:“姐,大嫂生病了,哥急着到处借钱呢。”如初皱起了眉头,说:“啊,什么时候的事,哥没给我打电话,我都不知道这事。”
如初叹了口气,说:“哎,也怪我,我婆婆最近生病住院,我忙着这事,都忘了给家里打电话。”如兰说:“姐,你还不知道咱妈,她本来就不喜欢哥,虽然哥嫂对她和爸很好,可在她看来,这是哥嫂应该的,她是绝对不会让哥跟我们开口借钱的。”
如兰说:“姐,我是听妈说的,她说嫂子病的很严重,她都想和嫂子娘家谈谈,如果嫂子瘫了,让她家接回去呢。”如初也有点无语,她自己都觉得很无奈,可不管怎么样,那个人都是她的妈妈,从小对她和妹妹特别好。
如初想了想,说:“如兰,你问问妈,嫂子在哪个医院,周天我去医院看看嫂子,把缺的钱交了。”如兰说:“嗯,那我们一起去,姐,我想着嫂子挺可怜的,她嫁给哥后,几乎没过几天好日子,现在怎么还得这种病了呢。”
如初说:“如兰,你说了半天,我也不知道嫂子到底是什么病,你倒是给我说清楚啊,我自己心里也好有个数。”如兰这才拍了拍自己的头,说:“哎,我最近脑子都不好使了,姐,妈说嫂子脑子里长了个肿瘤,我听着都有点怕,姐,嫂子不会有事吧。”
如初也叹了口气,说:“行,我知道了,去医院看看再说,实在不行就转院,我这边的医院医疗条件好。”挂了电话,她忍不住扶额,最近事情太多了,都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敏成煮好馄饨,还切了香肠和卤牛肉,喊她吃饭。他问:“如初,你刚才和谁打电话呢,看你愁眉不展的。”梅如初品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轻轻呼出一口气,对坐在对面的王敏成说:“敏成,听说嫂子的病情挺严重的,我打算这个周末去看看她,如果情况不好,就考虑转院。”王敏成沉默片刻,点头应允:“那好吧,到时候你回家一趟,我会带着两个孩子去医院陪妈,看能不能把她接回家。”
如初继续说道:“敏成,你觉得妈住哪个房间比较好?客房可能不太合适,我考虑了一下,实在不行就把书房整理一下。”王敏成想了一下,点头说:“嗯,书房阳光充足,妈妈喜欢看书,那些书架可以保留,妈可是有很多藏书。”
如初又问:“那你明天有空吗?找人来收拾一下书房。”王敏成回答:“明天下午我没课,我会找人重新布置书房。”
周六的早晨,如初驾驶着自己的车回到家中,刚停好车,提着买来的水果篮,就看到如兰在门口等候。如兰说:“姐,爸和妈也来了,妈不让我们给钱。”如初想了想,说:“如兰,等下你带爸妈去吃饭,我和大哥私下里给钱,别让妈知道。”
如兰答应下来。姐妹俩来到病房,妈妈黄云正在和文成说话:“文成,她这病治不好的,你就别瞎折腾了。”黄云看着病床上的儿媳柳燕,说:“柳燕,你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呢,你是不想管他们了吗?”
柳燕苍白着脸,说:“妈,我知道了,可文成不想放弃,再说我的肿瘤是良性的,医生说手术成功率很高。”黄云瞪了她一眼,说:“医生说的话你也敢信,我都打听过了,脑子里有东西根本治不好,搞不好还会瘫痪。”
黄云哼了一声,说:“我看你就是故意的,我还没让你伺候我,你是不是就想着让我伺候你了。”她转向文成,说:“柳燕,我告诉你,我已经和你爸妈说过了,如果你不听劝,一定要动手术,那你真的瘫痪了,就让他们接你回去。”
柳燕震惊地看着她,说:“妈,你怎么能这么做,我....”她的话还没说完,心里却感到一阵冰凉,这么多年来和文成辛苦养家,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
这时,如兰赶紧说:“妈,我姐来了。”黄云笑着说:“如初来了,你婆婆怎么样了?出院了吗?”如初放下手中的东西,说:“妈,还没有,不过也就这两天了。”
黄云瞥了一眼蹲在角落里的文成,说:“如初,如兰,我知道你们是为什么来的,可这事你们别管,给个1000或者800就行了。”梅文成听到这话,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看来他还是要想其他办法,否则手术费交不起,燕子的病怎么办呢。
老梅皱着眉,说:“老黄,你别闹了,燕子这些年对我们怎么样,你心里没点数吗?”老黄,文成已经凑了大部分,让如初和如兰给他凑一凑,尽快让燕子动手术。
黄云瞪着他,说:“老梅,你说的可真轻松,你以为她们挣钱容易吗?”在寂静的屋内,一声冷哼划破了空气的宁静,似乎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老梅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怒火,她冷冷地盯着黄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质问:“我就知道,你心里只有文成,你坦白说,他是不是你的亲生儿子,而不是你同事的儿子?”
黄云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他紧抿着嘴唇,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但最终还是硬邦邦地回答:“是的,他到我们家已经8岁了。是他爸爸去世后,他妈妈把他送到我们家的。你难道忘了,她为什么要把她的孩子送到我们家?我们为什么有义务养他?”
老梅的眼眶微微泛红,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老黄,你太过分了!你真的不知道吗?他爸爸是为了救我而牺牲的,我欠他爸爸一条命,我养大他是应该的。”
这一刻,屋内的气氛变得沉重而压抑,两个曾经相濡以沫的人,因为一个孩子,因为一段过往的恩怨,站在了对立面。
老黄,那日冷笑之声犹在耳畔,他嘲讽地望着老梅,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老梅,你心里到底有什么鬼?是不是因为他父亲,或者他原本就是你血脉相连的儿子,否则你怎会对他的疼爱胜过亲生骨肉?”
话音刚落,老梅的面色瞬间铁青,她怒不可遏地甩出两记响亮的耳光,怒斥道:“黄云,你忍耐我多年,但你实在太过分了!文成的父亲是我的救命恩人,岂是你可以随意诋毁的!”
这一幕让在场的众人震惊不已,刚才还沉浸在对话中的他们,一时间竟反应不过来。而老黄,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巴掌打得愣住了。
如初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爸,妈,你们这是何苦在这病房里争吵?”
她的话音未落,又继续说道:“如兰,你快带着爸妈回家,让他们冷静一下。我稍后就会回去。”
如兰急忙搀扶着母亲,焦急地说:“妈,你看护士来了,她肯定会批评我们的,快走吧,我们先回家。”
“妈,姐姐给你买了一条珍珠项链,非常漂亮,在她车里,我去给你拿过来。”黄云哭红了眼,她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年纪一把,竟然被老头子打了,这让她怎么见人?怎么面对儿子儿媳?
她咬着牙说:“老梅,你竟然敢打我,我要和你离婚,你既然觉得他好,以后你跟着他过,我和两个女儿过。”

老梅冷冷地盯着她,说:“你随便,老黄。我告诉你,为了几个孩子,我已经忍了几十年。”
“老黄,你真以为你对文成不好吗?我真的不知道,可是我看两个女儿还小,我没办法和你离婚。”
“老黄,我真的有些搞不懂,文成的父亲是我的恩人,也是我们家的恩人,他不过是一个孩子,你为何就不能对他好一点?”
“哦,不,他刚来我们家的时候,你对他还挺好的,那时候我们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文成被他妈妈遗弃在我们家门口,你还是挺高兴的。”
“看文成来家里才几个月,你就怀孕了,这本来是文成带给我们的福气,可你却开始厌恶他,觉得他吃了家里的饭,花了家里的钱。”
“老黄,你可真狠心,文成才9岁,你就让他做一家人的饭,如果不是我坚持,你都不让他上学。”
“可我要上班,一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我在的时候,你还会对文成好一点,可我一走,你就不给他吃饱。”
“老黄,可就算这样,文成却还是一个好孩子,如初和如兰出生后,他一直是个好哥哥,有时候我给他偷偷留点钱,他买了好吃的,也是给两个妹妹吃。”
老梅说着这些,声音已有些哽咽,她沉声说:“老黄,文成学习好,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我们村考上的只有两个。”
她有些说不下去了,文成站起来,走到她身边,说:“爸,别说这些了,这都是我敢做的。”
老梅摇摇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文成,是我对不住你,如果当时让你去上学,以你的聪明,现在肯定也有份好工作。”
文成笑了笑,说:“爸,我现在挺好的,我和燕子都商量好了,等她病好了,我们在县里开个小吃店,争取多挣点钱,让两个孩子好好读书。”老梅温和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如初的赞赏与信任:“好,你一直是个好孩子,你们的努力和坚持,我看得清清楚楚。你们肯定能行的。”他转向黄云,语气坚定而充满责任:“老黄,你说得对,我们离婚后,各自好好生活。我会去帮文成两口子,虽然我别的不会做,但给他们打打杂,尽一份心意还是可以的。”
如初听着父亲的话,心中五味杂陈,她拉着老梅走到病房外,语气中带着恳求:“爸,你别闹了,你还想不想给嫂子治病了?”老梅瞪了她一眼,语气中带着无奈:“如初,我什么时候闹了?你没听见你妈妈说了什么吗?”
如初轻轻叹了口气:“爸,我妈就是嘴上厉害,你和她生活了一辈子,还不清楚吗?爸,你快带着妈回家,我去交钱,或者带嫂子转去市里治病。”
老梅沉默片刻,最终说:“如初,你哥为这个家做的太多了,我们不能不管。”如初点头,眼眶微红:“爸,我知道的。那年你摔伤了腿,只能提前病退,工资还不到原来的一半。我哥放弃上学,跟着村里人出去打工,那时候才16岁,和大人干一样的活,每个月发300工资,他不留一分,全部寄到家里。”
如初继续说道:“后来你的腿要经常去医院治疗,我又考上了大学,我哥那时候已经结婚了,他和嫂子拼命挣钱,一年到头没休息一天,也不敢要孩子,才供我和妹妹读完了大学。爸,不需要你说,这些我和如兰都知道。”
她顿了顿,接着说:“爸,等嫂子病好了,我给他们在县城买个房子,开个小饭馆,爸,你放心,我和如兰能有今天,多亏了我哥和嫂子,这些我都急着呢。”老梅听了,欣慰地点了点头:“如初,爸很高兴,你和如兰都是好孩子。”
如初接着说:“爸,你和妈先跟着如兰回去,我把医院这边的事处理完,回家找你们。”老梅跟着如兰回去了,如初走进病房,对哥哥和嫂子说:“哥,嫂子,妈这人就是这样,你们别生气,我替她给你们道歉。”
文成安慰道:“如初,你别这么说,不管怎么样,妈都给了我一个家,这对我很重要,我这一辈子一定会好好孝顺他们。”如初微笑着说:“哥,嫂子动手术还要多少钱?这边的医生怎么样?要不要转去市里的医院?”
文成回答:“如初,不用转医院,这边有个专家,很厉害,这次动手术要8万,我借了5万,还差3万。”如初毫不犹豫地说:“哥,那走吧,我们去交费,再和医生商量一下,尽快动手术。”
柳燕和文成感激地看着如初,说:“谢谢你,如初,你放心,这钱我们一定会尽快还给你们的。”如初摇头,眼神坚定:“哥,嫂子,你们当我是亲妹妹,那就不要提还钱的事。”
她继续说:“哥,嫂子,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你们。当年你们才结婚,为了挣钱给爸爸看病,供我和妹妹读书,你们吃了多少苦,我都知道的。哥,嫂子,我和爸爸说了,这几天给你们在县城买套房子,再开个小店,以后你们也别去打工,好好开店,照顾孩子。”文成目光柔和地投向妻子,急切地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如初,这实在不行,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我怎能轻易向你索要那么多?”
如初微微一笑,安慰道:“哥,别这么说,我最近刚涨了工资,手头有些积蓄,你放心,我不会对外说,回家也不会提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那你们打算开什么店?卖些什么?”如初好奇地问。
文成感动得几乎要落泪,带着哭腔说道:“如初,你嫂子以前打工时,救了一个做麻辣烫的大婶,那大婶的手艺相当不错,客源稳定,她把手艺传授给了你嫂子。我们打算开一家麻辣烫小吃店。”
如初点头赞同:“嗯,这主意不错,只要味道好,这样的小店肯定能赚钱。”

第二天,如初和如兰便开始四处看房,最终以48万的价格,购买了一套精装修的大三居。她让文成带着身份证前来,签署了购房协议。
如兰心疼地说:“哥,我条件没姐好,开店的钱我来出,你只需负责付两年的房租,把店装修好,买齐东西,到时候你们直接开店就好。”
文成尴尬地笑了笑,感慨地说:“如初,如兰,你们这样,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如初坚定地说:“哥,我们是一家人,谁的条件好一些,就多帮一些,这是理所当然的。”
“爸妈还希望你和嫂子多照看着点,”如初继续说道,“我在你楼下给他们租了一套房子,这样大家住得近,互相方便。”
文成连忙回应:“如初,不用了,爸妈和我们一起住,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
如初回到家中,看到婆婆已经出院,她开心地拿出一条珍珠项链,笑着说:“妈,你看我给你买的珍珠项链,好不好看?这是真正的淡水珠,特别适合你。”
赵菊也很高兴,说道:“好,我明天就戴着去见老朋友。”
柳燕手术当天,如初和如兰都请假前往医院,一家人守在手术室外,如初觉得这样的时刻格外安心,她相信,一家人就应该如此,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她时常想,活着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在于风景有多美,有多壮观,而在于遇到了谁,感受到了温暖,然后在某个时刻,自己也能成为一个温暖他人的人。
每一个幸福的人,并非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用感恩的心态对待生活,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原则,好好地生活。
我们要感恩那些对自己好的人,回报那些对自己好的人,一家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生活终会以它独有的方式,回馈我们想要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