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年末至今,我们已经走过三年多的防疫阶段,在这三年内国内对于病毒可谓是严防死守,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防疫政策更为严苛,不过严格的疫情防控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可观的成效,当那些选择躺平的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感染情况时,我国因为采取的严格防疫手段让大多数国民都免遭感染。
然而即便如此,网络上仍然有人抨击国家所采取的封控手段,这些人普遍更支持“躺平”政策,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是自由的体现。
不过就在这种争议声中,国家发布了新防疫10条,这也让关于躺平和封控的争论就此落下帷幕,不过让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去年11月20日,国家还一直将动态清零作为防疫的工作目标,为什么仅仅十几天过去国内就突然宣告解封了?我们为什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大的转变?
其实这一方面与奥密克戎的毒性有直接关系,奥密克戎的两大显著特点就在于低毒性和高感染率,奥密克戎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流行的变种毒株,有90%的感染病例都属于奥密克戎感染,在世卫组织、欧盟、美国FDA和各国药监局的监测下,基本能够明确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和致重症率都比德尔塔明显下降并保持在2%左右。
然而即便是经过了三年的谨慎研究,我们仍然不能说对这种病毒已经了如指掌,由于这种病毒时常发生变异,所以三年多的交手还是让我们不能完全放松警惕,尽可能避免感染。另外即便只有2%的感染率,但考虑到中国人口基数过大这仍然会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此时那些坚持封控管理的原则认为我们不应该放松疫情管控。
但另一面在经过三年的严格防疫后,百姓的生活确实遭遇了不小的打击,学校的学生不能下以往一样线下上课,只能上网课,还有不少大学生都感叹三年多的疫情时间让自己根本没有感受到大学校园生活。
而此时还有不少企业因为国家的封控管理不得已的暂时关门,这也给他们的利润造成了严重损害,甚至有些打工人的饭碗都没能保住。
可以说三年的时间里国家为了动态清零付出了太多,而国家财政也承担了较大的压力,可病毒只要一天不消灭,他所造成的威胁就不会完全消散。
在此背景下,国家决定调整疫情应对方针,而新10条防疫政策的颁布则象征着我们首度主动突围,同时他也代表着我们防疫态度的改变,仅仅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国就从坚守动态清零到全面解放,这种决定看似有些突然,但这中间的过渡和考量却是我们未曾了解过的。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拥有大人口基数的国家,很难保证一项政策在传达下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转变,在疫情严格防控的三年时间里,很多城市为了杜绝疫情感染,采取了不合理的一刀切政策、这也加剧了大家对过度防疫的反感态度,所以在11月上旬,国家就已经展现出了防控松动的迹象。比如在新防疫10条政策颁布之前,国家还颁布过一套新20条政策,在这项政策中其实就已经透露出了一些疫情防控调整的转变趋向。
当时县20条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缓解各个城市出现过度防控的乱象,不过当时国内整体对待病毒的态度仍然很坚挺,虽然那时候国家丝毫没有提到放开管理的问题,但现20条却已经透露出了一些解封的迹象,比如新20条政策对一些极端防控问题作出回应,特别是针对一刀切、隔离混乱以及层层加码的问题作出了处理,国家也明确要整治极端防控过度防控的情况,同时还明确要缩小全面核算范围,不再判定次密接人员。
另外新防疫政策调整还提到各地区应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加大投入医疗床位、做好资源的储备管理工作,从这些政策透露出的现象中已经能够感受到,国家当时确实考虑到了全面放开。
像中国这种大人口技术国家,在放开后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人均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而那时国家发布了新防疫20条政策,也将广州、深圳、石家庄等地选座试点城市,这也可以看作是首次尝试放开管理,再经过半个多月的试点工作和尝试整合后,12月上旬我国正式宣布全面解封。
所以这样来看,其实国家从动态清零到全面解封并不是一个突然的过程,而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并进行了试点考察的细致过程,只不过从最终结果来看,我们感受到的就是短时间内政策的大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