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全国各地不同的水质标准带来不同的环保压力

随着2025年以来又一轮轰轰烈烈的环保运动,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又开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一直以来养猪业的环保处理思路,与环
随着2025年以来又一轮轰轰烈烈的环保运动,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又开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一直以来养猪业的环保处理思路,与环保公司之间,以及环保设备之间,始终存在相互的不理解,行业媒体发表的内容又往往偏向于搏眼球,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猪哥靓公众号团队,下沉到养殖第一线,花了一年多时间,形成了完整的一个系列文章,这个系列的内容,是行业里面从未有过的环保底层调研系列文章,不但有现状调研,还有处理模式的总结,以及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合集目录见下方。 01:全国各地不同的水质标准带来不同的环保压力 02:全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带来不同的环保压力 03:降低粪污浓度是南方养猪业的环保工作重点 04:养猪业的粪污处理经历的五个过程 05:粪污干湿分离模式的四个发展进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06:菌制剂处理粪污的现状及验证效果的操作方法 07:展望未来,南方养母猪北方育肥,是完全正确的发展方向 1、2025养猪又将是“三座大山”? 今年的生猪养殖业,特别是中小型猪场,实在是太难了,饲料端受进口关税影响,豆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且短期内看不到下降的希望,猪价又几乎全行业都能够认识到今年将是一个保本年,饲料价格抬高甚至可能亏本。而环保问题,又令我们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当前的养殖业环保现状,有的省份更严格,有的省份更宽松,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其实就是不同的水质标准,以及不同的地理条件导致的现实水质压力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2、水质的分类 全国每个省,甚至每个市,每个县,他的环保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是五类,有的地方是四类,还有三类,二类的,这个标准越高,水质就越难达到,当地的环保压力自然就越大,毕竟一个地方水质如果不过关,首当其冲的就是找养殖业算账。 这个水质标准的设定,有没有调查过实际情况?设置得是否合理呢?许多养殖户没有这么去考虑过这个问题,比如某地区,2018年喊的口号是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然后引导养殖户去做环保深度处理池,使用A/O工艺法处理并验收,合格的纳入当地的保留猪场目录,然后当年水质就过关了。过关了以后,当地的水质标准,2019年的标准就变成了四类水质,也过关了。再就是2021年,变成了三类水质,也过关了。再就是2022年,变成了二类水质,也达到了。然后2023年开始就是噩梦的开始了,环保开始不过关了,水质超标严重,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环保升级运动,由原本的达标排放,升级为零排放模式,也就是猪可以吃饲料,可以喝水,但是一滴水都不能外排。 3、环保处理的方式 不能外排那该怎么办呢?就地消纳,使用三种模式,一个是异位发酵床模式,一个是处理后的废水回用冲洗猪场模式,还有一个就是种养结合模式。按理说都已经零排放了,那当地水质肯定要过关了吧,事实上还是不过关。那就继续环保运动,全部逼迫养殖户就地消纳,安装监测电表,监测设备运行,加强环保检查与处罚力度,加强工作队进场例行检查频率…… 其实回想一下,为什么从2019年开始,层层加码的水质标准都能够达到?我想这和我们行业里面发生的非瘟脱离不了关系,在那几年时间里,存栏锐减,带来的排污量锐减,水质自然就好起来了,这个水质的好,是以存栏数大幅度降低为前提的,当存栏量开始缓慢恢复的时候,那就是噩梦的开始。 养猪业去发展种养结合模式,这肯定是正确的道路,但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种养分离现象很严重,养猪的不种地,自然不会关注粪污的浓度,肥力,对作物的友好性等问题,种地的不养猪,那就更不敢乱用别人猪场的粪污了,连基础的烧苗都没法解决,更不要说肥力测定了,现在种田总共就那点利润,稍微一点控制不好就一年白干了,谁跟你玩种养结合呢。 4、针对环保处理的一些思考 各种各样的不切实际的处理模式,坐在办公室里面的人制定出来的各种政策,又有多少能够落地呢? 我们身为养殖户,不能别人说我们排污,我们就觉得自己在排污,自己好像有多大原罪似的,我们前端节能减排对,前端加强处理也对,这都是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更深的层次上面,养殖粪污与工业污染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东西,养殖粪污是可生化性很强的,自身就是不断的在生化降解,而不像工业污染那样不可生化性。 最后,排污权就是发展权,就是生存权,我们中小型猪场密度已经很低了,降低污染物浓度没有错,但是绝无可能实现理论上的零排放。不是别人说我们有罪,我们就一定是有罪的,也有可能是标准不切实际! 好啦,今天就到此为止吧。生猪养殖这个行业发展得挺快,小圈子化的趋势是越来越显著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