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3首菜花经典诗词: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

—「01」—移家杨柳湾,小筑田家坞。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 宋·郭仁《村居》搬迁至杨柳湾畔,柴扉轻掩,几间茅檐低垂

—「01」—

移家杨柳湾,小筑田家坞。

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

—— 宋·郭仁《村居》

搬迁至杨柳湾畔,柴扉轻掩,几间茅檐低垂,恰是郭仁归隐的田家坞。

携一身风尘,栖居于此,不为避世,只为与春色同眠。

一夜春雨悄然而至,润透了泥土,也洗净了尘心。

待到晨光初透,推门四望,天地间忽如泼金。

原是菜花趁夜绽放,层层叠叠,漫过田埂,直染得人间一片明黄。

此刻的杨柳湾,风也慵懒,云也疏淡,唯菜花肆意舒展,似要将积蓄一冬的生机尽数倾泻。

郭仁负手而立,看蜂蝶穿行花间,听溪水潺潺绕舍。

这满目金黄,既非富贵气象,亦非孤高傲世,只是寻常田家的烟火与天地的馈赠。

他忽觉,所谓“归去来兮”,未必是远遁深山,若能在此处守一畦春色、半卷诗书,便足以慰平生。

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的村居生活。杨柳湾畔,新家静立,仿佛是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见证。

田家坞的小筑,简约而不失温馨,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春雨绵绵一夜,次日清晨,天空如洗,大地回暖,满眼的油菜花仿佛一夜之间绽放,金黄一片,生机勃勃。

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喜悦与宁静的外化,让人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恬淡与自在。

—「02」—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玄都观内,百亩庭园,半是青苔覆盖,荒草萋萋。

昔年灼灼其华的桃林,如今已零落成泥,唯余几簇菜花伶仃摇曳,金黄点点,似在嘲弄世事的无常。

刘禹锡独立空庭,恍若隔世。

他忆起当年,此处桃夭如霞,游人如织,而自己因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被贬谪天涯。

如今归来,种桃的道士杳无踪迹,唯有菜花不择地而生,倔强地填补了桃树的空缺。

他俯身轻触菜花,花瓣单薄却坚韧,犹如他这一生,几番浮沉,几度离索,终是如野草般生生不息。

“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一声轻笑,既是对权势更迭的漠然,亦是对命运嘲弄的反击。

菜花不语,却以漫野金黄作答:人间荣枯,何须道士执掌?自有春风岁岁裁新衣。

刘禹锡以玄都观为舞台,演绎了一场时光流转的戏剧。

庭院深深,青苔斑驳,桃花的绚烂已成过往,菜花的朴素却正当时。

种桃道士不知去向何方,象征着过往岁月的消逝,而“前度刘郎”的重访,则是对过往的回望与自我调侃。

诗句中,既有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有对生命韧性的颂扬。

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展现了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坚韧,让人在历史的变迁中感受到生命的恒常与不朽。

—「03」—

一色菜花十里黄, 好风斜日送微香。

分明触起童时景, 只有髭须换老苍。

—— 清·陈衍《郊行见菜花》

郊野小径,连绵十里的菜花,一片金黄,风过时金浪翻涌,直漫到天际斜阳处。

漫步其间,和煦的微风与斜阳送来淡淡花香,衣袂沾香,步履渐缓。

这铺天盖地的黄,原是乡间最寻常的景致,却偏偏勾起了他心底最隐秘的弦——

恍惚间,他仍是那个总角少年,赤足奔过田垄,惊起一片蝶影;

母亲立于篱边唤他归家,炊烟袅袅,混着菜花的清苦气息,织成一张温柔的网。

而今斜阳依旧,风送微香,他却已两鬓斑白,髭须如霜。

伸手欲摘一朵菜花,却见掌心纹路纵横,恰似这些年漂泊的轨迹。

他忽然释然,老去的不过是皮囊,那缕萦绕鼻尖的芬芳,与记忆中的童稚欢颜,早已在岁月深处生根,再难剥离。

十里金黄,蔚为壮观。好风斜日,花香袭人,不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更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

童年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的纯真与快乐仿佛就在眼前,但岁月无情,髭须已斑白,青春不再。

在对过往的怀念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旅程的深刻感悟,让人在感慨之余,也能体会到生命的厚重与美好。

—「04」—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

春日迟迟,菜花丛中,一双粉蝶翩跹,时而隐入花心,时而追逐嬉戏,恰似私语的恋人。

田家庭院,寂寂无人,唯有日影西斜,拉长了茅檐的寂寞。

忽闻篱笆外鸡群惊飞,犬吠声自墙洞传来,打破了一晌宁静。

老农搁下锄头,眯眼远眺——原是行商踏着尘土,沿田埂徐行,竹篓中茶香隐隐。

这突如其来的喧闹,却让田园更显幽深。

蝴蝶仍自顾舞着,菜花仍自顾开着,仿佛世间纷扰与它们无干。

范成大含笑提笔,将这片刻鲜活收入诗行。

他知世人皆爱牡丹之艳、梅兰之雅,却独钟情于这乡野的烟火气:

鸡犬相闻,茶商偶至,蝶恋菜花,日长人静——

所谓“田园”,不在逃禅避世,而在琐碎中见生机,喧闹里藏清欢。

范成大的田园杂兴,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生动。

蝴蝶双双,菜花金黄,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而田家的寂寞与行商的到来,则打破了这份宁静,为田园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气与活力。

鸡飞狗吠,虽看似平常,却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质朴。

在对细节的捕捉中,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让人在品味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淳朴与真挚的情感共鸣。

—「05」—

油菜花开满地金,鹁鸠声里又春深。

闾阎正苦饥民色,畎亩长怀老圃心。

自有牡丹堪富贵,也从蜂蝶谩追寻。

年年开落浑閒事,来赏何人共此襟?

—— 明·王守仁《和董萝石菜花韵》

鹁鸠啼倦,春色已深,王守仁独行于金浪翻涌的油菜花田间。

花海浩瀚,灿若鎏金铺满大地,他却见阡陌尽头的村落炊烟稀薄,饥民面如菜色。

菜花愈是明艳,愈衬得人间疾苦刺目——

牡丹自可独占富贵名园,蜂蝶亦只知追逐浮华香蕊,谁肯为这田畦间的野芳驻足?

老农佝偻耕作,掌心茧痕叠着茧痕,似要将毕生心血都揉进泥土。

诗人俯身轻抚菜花,花瓣单薄却倔强,恰如庶民之命,虽被春寒摧折,仍年年破土而生。

他忽觉悲凉:花开如旧,赏花人却换了心境。

昔年同游的挚友何在?谁又能与他共叹这金黄背后的苍凉与坚韧?

风过花海,鹁鸠声碎,王守仁负手而立,任落花沾衣——

他终是懂了,菜花不争春色,不慕蜂蝶,只在饥馑与丰年之间,默然守住一份天地本心。

金黄的油菜花与鹁鸠的啼声,共同编织出春天的气息。

然而,在这绚烂的春光背后,诗人却看到了乡间百姓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他虽身处田园,却不忘忧国忧民,这份情怀与油菜花的平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牡丹的富贵与油菜花的平凡,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不同展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他淡然看待油菜花的开落,却渴望有人能与他共赏这份超脱与淡泊。

—「06」—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夏至时分,梅子金黄,杏子饱满胀破青皮,麦浪间忽地溅起几簇雪白,原是麦花悄然吐蕊。

菜花已褪去春日的喧嚣,零星星散在田角,似美人迟暮,犹带三分矜持。

夏日白昼漫长,倚杖闲行,见篱落深深,日影迟迟,竟无一人经过。

唯有蜻蜓点水,蛱蝶穿篱,翅翼振起细碎流光,将这寂静拉得更长。

他忽忆起春日菜花如潮时,田家笑语盈耳,而今万物丰腴,反生出几分繁华落尽的空茫。

麦花无声地开,菜花无声地谢,蜻蜓与蝶亦只是循着本能翩跹,不问人间饥饱。

范成大笔下的田园,充满了夏日的宁静与生机。

梅子金黄、杏子肥硕,是夏日成熟的象征;麦花如雪,菜花稀疏,则展现出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

篱笆旁的小径空无一人,暗示着乡村的宁静与寂寥,而蜻蜓与蛱蝶的飞舞,则为这份宁静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这幅生动的田园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夏日午后。

—「07」—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 宋·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东风软软,拂过绕村古树,惊起一池春水,波光粼粼。

乘着东风信步而行,衣袂沾香,恍若踏入丹青画卷——

小园不过方寸之地,却将春光尽数私藏:

桃花灼灼,似少女颊边胭脂;李花簌簌,如新雪覆枝;菜花簇簇,漫过篱笆,直染得半空皆黄。

远处粉墙微露,茅檐隐约,酒旗在桥头招摇,勾人循香而去。

他本欲过桥沽酒,却见东冈之上,黄莺啭柳,紫燕裁云,菜花丛中蝶影纷乱,恰似一场春日狂欢。

驻足而笑,任斜阳将身影拉长。

此刻方知,田园之趣,不在寻幽访胜,而在偶然抬眼时——

一花一蝶,一啼一舞,皆是造物主信手挥洒的灵韵。

他索性卧倒花间,看流云过境,听万物私语,将自己也化作了这春光里最闲散的一笔。

绿树、村庄、池塘、小园,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田园世界。

桃花、李花、菜花,色彩斑斓,竞相绽放,将春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远处的围墙与茅堂,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宁静。

桥旁流水潺潺,青旗飘扬,更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诗人偶然兴起,步行至东冈,眼前的莺啼燕舞、蝶儿忙碌,让他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充满生机与和谐的春日田园之中。

—「08」—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 清·查慎行《晓过鸳湖》

清晨,微风拂面,催促我扬起船帆启程。

独立船头,见鸳湖两岸春草疯长,绿意漫漶,几欲与水面齐平。

连日的细雨浸润长水塘,波纹漾着天光,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云落水中,还是水漫云端。

忽有一缕幽香破雾而来——

原是南风裹挟着菜花气息,越过阡陌,掠过城郭,径直扑入诗人襟袖。

这香不似梅兰清冷,亦不似桃李甜腻,只带着三分泥腥、七分野性,似要将整个秀州城的春色都揉碎在风里。

回望渐远的城堞,忽然懂得:人生逆旅,何须刻意寻春?

只要舷边有清风,眸中有绿涨,鼻尖有这一缕跋山涉水而来的菜花香,便算不负烟波万里程。

查慎行的《晓过鸳湖》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清晨行舟的图景。

诗人以“晓风催我挂帆行”开篇,既点明了时间,又赋予了行程以一种急迫而充满期待的情感色彩。

接着,“绿涨春芜岸欲平”一句,通过“绿涨”与“岸欲平”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春水上涨、春草茂盛的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三日雨”与“菜花香”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旅途的愉悦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整首诗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春日清晨的鸳湖之上,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

—「09」—

山村如画里,小市两三家。

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

草沾旗角湿,柳拂帽檐斜。

津吏逢迎熟,行人静不哗。

—— 清·吴大澄《二月二日龙阳道中作》

龙阳道上的二月早春,宛如画卷般美丽,小市集上只有两三户人家。

策马徐行,见竹篓中新挖的莲藕皎白如玉,篱笆外菜花簇簇金黄。

柳丝纤软,轻扫过他的笠檐,牵动一缕潮湿草香。

津渡老吏含笑相迎,皱纹里藏着三十年风霜,却无半句寒暄,只默默递来一盏粗茶。

四下寂静,连马蹄踏过石板的声响都显得唐突。

诗人忽然勒缰,任坐骑啃食道旁青草。

他望着这方未被市声玷染的净土:

莲藕是山民的生计,菜花是土地的馈赠,柳浪是春风的信笺,而沉默,则是天地间最熨帖的语言。

诗人以“山村如画里”开篇,既点明了地点,又赋予了山村以如诗如画的意境。

接着,“小市两三家”、“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等句,通过具体的物象与色彩,生动地展现了山村小市的宁静与质朴。

后通过“草沾旗角湿”、“柳拂帽檐斜”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村的自然之美与和谐氛围。

而“津吏逢迎熟,行人静不哗”一句,则通过渡口官吏的热情与行人的安静,展现了山村人民的淳朴与友善。

整首诗如同一幅精美的山水画,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10」—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疏篱缺处,一条小径蜿蜒,引着步入新市春深。

枝头嫩叶初萌,绿意尚怯,遮不住天光漏下的碎金。

忽见总角小儿呼喝奔来,布鞋踏碎满地阳光,只为追逐那翩跹黄蝶。

蝶影伶俐,倏尔没入菜花丛中——

霎时间,漫天漫地的金黄淹没了那抹明黄,孩童愣在原地,鼻尖几乎触到颤巍巍的花蕊。

诗人忍俊不禁,却又怅然若失。

他想起自己也曾这般奔跑在故乡的春日,追过流萤,扑过柳絮,而今回首,那些鲜活的色彩早已褪成泛黄书页里的墨痕。

菜花依旧年复一年地开,蝶翅依旧沾着前朝花粉,唯有追蝶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风过处,花浪起伏,仿佛无数只黄蝶振翅欲飞。

轻叹一声,将这份童真遗落的惘然,悄悄系在了深径尽处的篱笆上。

以“篱落疏疏一径深”开篇,既点明了地点与环境,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接着,“树头新绿未成阴”一句,通过“新绿”与“未成阴”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树梢上新叶初生的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后则通过“儿童急走追黄蝶”与“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描绘,将儿童的活泼与蝴蝶的灵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乐趣的画面。

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那份纯真与快乐。

—「11」—

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锺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 宋·高翥《晓出黄山寺》

清晨时分,辞别黄山寺的朱甍碧瓦,乘坐着竹舆,踏入山野的怀抱。

松影婆娑,如老僧垂袖,为他辟出一条登临平陆的幽径。

钟声自云深处荡来,似梵音点化,教他暂忘尘劳,只管与春光耳鬓厮磨。

山溪跌宕,碧色溅衣;菜花与杨柳争艳,浅黄深黄错落相间,恍若天公打翻了调色盘。

诗人拄杖徐行,忽觉步履太快,恐辜负了这一路斑斓。

他回首唤同行者慢些走——

莫急,莫急,且容松针在肩头小憩,容溪水在足下缠绵,容菜花的碎金染透衣襟。

春光易逝,但此一刻,山寺钟声未歇,草木私语未停,何妨做天地间最慵懒的归客?

以“晓上篮舆出宝坊”开篇,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野塘山路尽春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天世界。

“试穿松影登平陆”与“已觉锺声在上方”的描绘,巧妙地展现了从山林到寺庙的过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的生动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色彩与生机。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劝诫,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从容与闲适。

—「12」—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 清·王文治《安宁道中即事》

春雨初歇,垂杨犹带泪痕,新涨的春水怯生生漫过塘沿,似少女欲说还休的心事。

行过安宁道,见暮色四合,平原如毡,风过时忽有暗香浮动——

细辨竟是菜花与豆花的气息纠缠:

菜花香烈,挟着泥土的腥甜横冲直撞;豆花香怯,如少女指尖的蔻丹,淡到极致反成缠绵。

两股香气在风中撕扯、交融,最终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整个黄昏温柔笼罩。

诗人勒马伫立,任衣袂灌满春息。

他忽然懂得,所谓“即事”,不必是惊天动地的邂逅,只需一缕混杂的花香,便足以让漂泊的步履生根,让浮世的光阴静默。

“夜来春雨润垂杨”开篇,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了一种清新而湿润的氛围。

“春水新生不满塘”,通过“新生”与“不满”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春雨后池塘的景象,既展现了雨水的滋润,又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日暮平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的描绘,将读者的视线从池塘引向平原,通过风与花香的交织,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氛围。

—「13」—

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

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

—— 明-余邵《油菜花》

春风似醉汉,踉跄着跌进田野,撞翻了满瓮的金漆——

霎时间,菜花泼天泼地蔓延,黄得霸道,黄得嚣张,连天边的云霞都黯然失色。

蝶儿在花间迷了路,翅上金粉簌簌飘落;蜜蜂醉醺醺哼着小调,一头扎进花心,再不肯出来。

余邵立于田垄,见风过处金浪翻涌,香气如潮,竟熏得他脚步虚浮,几欲栽倒在这片绚烂里。

他忽生痴念:若将这一川黄花酿作酒,必是世间最浓烈的春醪——

饮一口,眼也朦胧,心也荡漾,从此只愿做花间鬼,不羡鸳鸯不羡仙。

远处农人荷锄而归,笑他呆立如木桩。

他却暗叹:你们日日与此景相对,怎不知自己守着的是神仙也难觅的桃源?

余邵以“油菜花开满地黄”开篇,既点明了主题,又通过“满地黄”的描绘,展现了油菜花的繁茂与壮观。

“丛间蝶舞蜜蜂忙”一句,通过蝴蝶与蜜蜂的生动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花丛的生机与活力。

“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的描绘,将读者的感官从视觉引向嗅觉与触觉,通过清风、金波与香气的交织,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金黄的油菜花海中,感受着那份纯净与美好。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