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陆丰市,一场持续六年的司法拉锯战仍在继续。2018年10月3日,27岁的王嘉禧在姐姐的火锅店门口遭两名醉酒男子胡某秋、林某波当街殴打,监控画面显示其被打至瘫软倒地,嘴角渗血。然而这起看似清晰的伤害案,却因打人者之一系当地派出所所长胡某波的堂侄,演变成一场涉及监控消失、死因篡改、鉴定争议的司法迷局。
消失的监控与迟到的回避 案发次日,派出所取走监控硬盘后关键视频离奇消失,所幸家属提前备份留存证据。更令人质疑的是,涉事派出所所长胡某波在案发七日后才申请回避,期间监控证据已遭处理。直至2022年,两名施暴者仅以“寻衅滋事罪”获刑一年半,而彼时王嘉禧已因殴打导致的左侧偏瘫并发症离世20个月。
从“轻微伤”到“偏瘫”的鉴定争议 医院最初出具的伤情鉴定显示“无行走不稳”,仅描述为“欠灵活”,与王嘉禧实际偏瘫状态严重不符。暨南大学后续鉴定确认“左侧肢体偏瘫”,但此时距案发已逾一月。更荒诞的是,王嘉禧死后四年,其死亡原因从“脑瘤”被更改为“脑疝”,官方解释竟是“看错了”。
六年维权:一场掏空家庭的正义追寻 为讨回公道,王女士关闭火锅店、变卖房产,丈夫离婚,父亲抱憾离世。弟弟的遗体在冰柜停放30个月才得以下葬。2025年4月,案件异地重审第五次开庭,这场跨越六年的诉讼已成为基层司法顽疾的缩影——权力干预、程序拖延、证据灭失等乱象交织。
舆论漩涡中的希望微光 网友自发众筹律师费、媒体持续追踪推动上级部门介入,异地审理终获启动。王女士的坚持像一柄利刃,划开地方保护主义的阴霾。这起案件不仅关乎个体正义,更成为检验法治底线的试金石。当司法程序需要民众以“愚公移山”的毅力推动时,我们不得不追问:公平正义的代价,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