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线缆是网络通信中用于传输数据的线路,不同类型的网络线缆在结构、性能、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常见的网络线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双绞线
结构特点:双绞线是由两根或多根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每两根按一定密度逆时针方向绞合在一起,如同麻花状。这样的绞合结构可以减少相邻导线之间的电磁干扰(EMI)。通常多条双绞线组合在一起,并包裹在一个绝缘护套内,形成完整的线缆。

分类及特性:
按是否有屏蔽层分类:
非屏蔽双绞线(UTP):没有额外的屏蔽层,价格相对较低,安装方便,广泛应用于一般的网络环境。但抗干扰能力较弱,适用于电磁环境相对较好的场所。
屏蔽双绞线(STP):在双绞线外面增加了一层金属屏蔽层,能够有效屏蔽外界电磁干扰,提高传输性能。不过,其价格较高,安装要求更为严格,需要良好的接地,常用于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
按电气性能分类(常见类别):
五类线(CAT5):最高支持100Mbps的网络速度,工作频率为100MHz,已逐渐被淘汰。
超五类线(CAT5e):增强了五类线的性能,支持1000Mbps(千兆以太网)的网络速度,工作频率同样为100MHz,是目前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中常用的线缆类型。
六类线(CAT6):性能进一步提升,带宽可达250MHz,支持10Gbps的网络速度,传输距离在100米以内。六类线在结构上增加了十字骨架,将四对双绞线分隔开,减少串扰。
超六类线(CAT6A):带宽扩展到500MHz,能更好地支持10Gbps网络速度,并且在抗干扰能力上比六类线更强,适用于对网络性能要求较高的大型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
同轴电缆
结构特点: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通常为铜芯)、绝缘层、外导体(金属屏蔽层)和外层护套组成。内导体位于中心,周围是绝缘层,外导体覆盖在绝缘层外面,起到屏蔽电磁干扰的作用,最外层是保护线缆的护套。这种结构使得同轴电缆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分类及特性:
基带同轴电缆:主要用于数字信号传输,特性阻抗为50Ω。例如RG - 58电缆,常用于早期的以太网(10Base - 2)网络,传输速度一般为10Mbps,传输距离较短,约为185米。
宽带同轴电缆:用于模拟信号传输,特性阻抗为75Ω。常见的如RG - 6和RG - 59电缆,常用于有线电视(CATV)网络,可同时传输多个电视频道信号,带宽较宽,可达1GHz以上,传输距离较远,可达数公里。
光纤
结构特点: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组成。纤芯是光信号的传输通道,通常由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制成;包层围绕在纤芯周围,其折射率低于纤芯,能够将光信号限制在纤芯内传播;涂覆层则起到保护光纤的作用,增加光纤的柔韧性和机械强度。多条光纤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光纤束,并包裹在光缆护套中。
分类及特性:
按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模式分类:
单模光纤(SMF):纤芯直径较小,一般为8 - 10μm,只能允许一种模式的光在其中传播。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远,可达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适用于长距离、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如长途通信、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等。其传输速度可高达100Gbps甚至更高,但成本相对较高。
多模光纤(MMF):纤芯直径较大,常见的有50μm和62.5μm两种规格,允许多种模式的光同时在光纤中传播。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几百米到2公里左右,传输速度也能满足大多数局域网的需求,如1Gbps、10Gbps等。由于其成本较低,常用于建筑物内部的局域网布线。
按光纤的套塑类型分类:
紧套光纤:光纤外有一层紧密贴合的塑料套管,保护性能较好,常用于室内布线和一些对光纤保护要求较高的场合。
松套光纤:光纤位于松套管内,松套管内填充有防水化合物,能更好地适应温度变化和机械应力,常用于室外光缆和长途光缆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