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乌军突破防线,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已逾十日,战场局势持续紧张。尽管俄方高层多次宣布已重创乌军,但事实上,乌军仍牢牢控制着库尔斯克州内大片土地,包括74个村镇。令人惊讶的是,乌克兰方面已开始在占领区建立临时,向当地居民分发物资,甚至承诺继续支付当地公职人员的薪水。举动,无疑让外界对俄军的作战效率产生了质疑。为何在援军到位、战术行动频繁的背景下,俄军仍未能发动决定性反攻?
答案或许隐藏在俄罗斯的内部问题之中。作为战争机器的重要支撑,铁路系统在俄乌冲突中着不可或缺形象。然而,近期俄罗斯铁路公司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乌军占领苏贾火车站后,不仅侵入了俄铁路调度信息系统,还导致北线铁路调度陷入混乱,严重影响了军事物资和增援部队的运输。此外,西方制裁的长期影响,使得俄罗斯铁路系统缺乏必要的零部件和维护人员,进一步加剧了后勤困境。
面对俄军的迟滞,乌军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分析认为,乌军的真实目标并非库尔斯克核电站,而是关键的库尔斯克铁路枢纽——利戈夫。一旦夺取利戈夫,俄军的铁路系统将被一分为二,严重削弱其后勤补给能力。为此,乌军集中重炮群于科列涅沃,试图打通通往利戈夫的道路,为最终的战略目标铺平道路。
面对战场形势,俄罗斯军事专家普遍认为,尽管俄军在库尔斯克一战中占据优势,但要取得最终胜利仍需克服诸多困难。其中,铁路系统的恢复和后勤补给的改善是当务之急。为此,俄军需要时间来重新调整铁路系统,调度援军和炮弹抵达战场。预计至少要到9月,俄军才能对库尔斯克乌军发动真正的大规模反攻作战。
随着俄乌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区的较量日益激烈,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对于40岁以上的男性读者而言,他们关注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战略考量以及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