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美国政坛和经济圈又起风波。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签署重要行政命令,对汽车进口关税政策进行调整,并且在公开场合继续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数据也频频传来不利信号,贸易逆差激增,GDP增速预期大幅下调。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远没有表面那么乐观,而特朗普政府的连环操作,更像是在竭力稳住局面。
一、汽车关税政策“急刹车”,释放哪些信号?
当地时间4月29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专机上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进口汽车将不再叠加征收铝和钢的单独关税。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避免重复征税,减少汽车行业的关税负担。
这背后释放了几个重要信号:
1. 美国汽车行业压力山大
此前,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了25%的关税,同时钢铝关税也同步实施,导致整车和零部件成本大幅上升,车企怨声载道。不仅进口车涨价,美国本土车企生产成本也被推高,影响了利润和就业。
2. 关税政策遭到美国内部强烈反对
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甚至部分共和党议员,都对这一连串关税措施表示不满。特朗普此举,某种程度上是被行业和党内舆论压力“逼着让步”。
3. 特朗普政府怕影响选票
密歇根州是美国汽车工业的“大本营”,也是特朗普当年胜选的重要票仓。如果再不调整政策,势必会影响今年大选年共和党的选情。为了保住人气和选票,特朗普必须在关键领域“松口”。
二、美联储成了“背锅侠”,特朗普继续施压降息
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在密歇根州的一场集会上,再次点名抨击美联储,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主席鲍威尔的名字,但意思很明确。他公开表示:“我们拥有一个表现并不好的美联储人士”,还放话说“我比他更懂利率”。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炮轰美联储了。
为什么特朗普老盯着美联储?
原因很简单:降息有利于经济和股市,看起来数据会更好看。一方面可以刺激消费和企业投资,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对特朗普政府来说,一举多得。
但美联储一直坚持独立性,认为现在的通胀和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贸然大幅降息。这也就让特朗普很不爽,频频公开施压,想让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给自己争取更多“政绩”。
三、美国经济数据频现隐忧,高盛下调GDP预期
就在关税政策调整和“口水战”上演的同时,美国最新经济数据也传来坏消息。
1. 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
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商品贸易逆差激增140亿美元,达到1620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这说明美国买的比卖的多,尤其是消费品进口猛增,原因是企业担心后续关税提高,赶在涨税前“抢跑”进口。
2. 高盛紧急下调GDP增速预测
高盛发布报告称,由于逆差激增和进口数据超预期,他们将美国第一季度GDP预期从-0.2%下调至-0.8%。要知道,美国过去一年的GDP增速还保持在2%以上,如今直接降到负值,信号极其危险。
这说明,美国经济表面光鲜,实际上已经进入放缓甚至衰退边缘。若美联储不降息,恐怕下半年经济和股市的下行风险将进一步放大。
四、特朗普的算盘与美国未来走势
这次关税政策调整、持续炮轰美联储、推行减税新政,背后其实是特朗普在为大选年做准备。
特朗普的算盘:
- 稳住关键行业,保就业、稳票仓
- 通过施压美联储降息,刺激股市和楼市
- 继续推行新减税政策,讨好中产阶层和企业
- 营造表面繁荣,掩盖经济放缓事实
但问题是,靠短期操作来稳经济,有效时间有限。一旦大选过后,后遗症和风险将逐步显现。届时,美国可能面临:
- 关税政策反复调整导致的供应链混乱
- 贸易逆差持续恶化
- 财政赤字高企
- 美联储政策空间被压缩
五、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美国的这波操作,势必影响全球金融和贸易格局。
1. 全球汽车产业链波动
特别是对德、日、韩等出口型国家,将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全球汽车零部件、整车贸易流向和价格。
2. 美元走势承压
若美联储在压力下降息,美元可能走弱,进而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新兴市场汇率稳定。
3. 全球经济预期下调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其增长放缓和政策动荡,将直接拖累全球经济信心和股市表现。
六、结语
特朗普这次“松口”调整汽车关税政策,看似为行业松绑,实则是为了稳住经济和选票。而持续炮轰美联储,更像是为下半年降息铺路。尽管表面上美国经济和股市还在高位,但从贸易逆差、GDP预测等硬数据看,危机的苗头已经悄然显现。
未来几个月,美国内政经济如何走向,全球市场如何应对,美联储是否顶得住压力,都将成为全球投资者和普通人不得不关注的关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