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表面说着难得糊涂,暗里想着吃亏是输

难得糊涂这四个字,喜欢说的人很多,真正做到的人很少,做到的人,往往不会大张旗鼓的去宣扬自己有多么难得,多么糊涂,因为真正

难得糊涂这四个字,喜欢说的人很多,真正做到的人很少,

做到的人,往往不会大张旗鼓的去宣扬自己有多么难得,

多么糊涂,

因为真正能做到之人,早已把那些是是非非的较真,

以糊涂之法,一笔带过,

反之,那些总是以难得糊涂为说辞,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

所有人都佩服的人,

却在暗地里把那些是是非非的较真,

算得是分毫不差。

糊涂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看透不说透的境界。

就好比那些在饭桌上侃侃而谈的大佬,

嘴里说着“哎呀,这事我也不太懂”,

可实际上,他们比谁都清楚这盘棋该怎么下,

糊涂是他们的保护色,精明才是他们的底色。

而有些人,固然嘴巴上总是把“难得糊涂”当成如座右铭一般的存在,

但心里的斤斤计较,早已比那座右铭更“座右铭”了。

一场朋友聚会,谁来买单?

同事之间搞合作,谁出力多?

亲戚关系之间的接与还,这笔账怎么算?

更有甚者,还在情感关系的拿捏之中,

退不得,让不得,要么逼着对方退让,

要么就强行把“难得糊涂”摆出来,

然后一拍两散。

这些人,表面上的不在意是假,

心里的盘算,那如同响彻云霄的算计声,

可着实做不了假。

糊涂可以装,但算计却成了这些人的本能反应。

所以这样看来,难得糊涂就像是划分境界的分水岭,

真正的难得糊涂,是心里明白,做的清醒。

而虚假的难得糊涂,是算得明白,

做的么,只能说见仁见智了。

不过这种事情,其实换个角度去看,

倒是能得出一些更接地气的结论,

在很多社交环境中,装糊涂是一种常见的生存策略,

你也许很清楚对方要占你的便宜,

却还要笑着回应什么“没关系,都是朋友”。

你明明心里对一些人一些事很不爽,

却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为什么?

因为,撕破脸的代价更大,

得罪人的后果更复杂。

诚然,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实际上,我们试图通过装糊涂来规避一些麻烦的想法,

其实总有弊端,

比如,我们装糊涂,对方不领情怎么办,

或者说,当撕破脸的不是我们,

而是他们,又该怎么办?

人性的复杂,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些人把难得糊涂这四个字玩的炉火纯青之时,

换来的不是佩服,不是认可,

而是觉得这个人很傻,觉得他好欺负,

于是变本加厉地占他便宜。

那么这个时候,是继续装糊涂,把所谓“人生智慧”贯彻到底,

还是撕破脸皮,不给那些卑劣之人任何机会?

其实这就是很多普通人所经历过的社交困境:

装糊涂,你委屈;

真精明,你孤独。

那些传播说教意味的短视频只会劝你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那些看似明白的某某大师,却总是大谈特谈“理想中的糊涂”是多么完美,

多么引人入胜。

人间烟火究竟是美景,还是呛的难受,

只有我们自己,经历过的自己才最清楚,

也正因如此,那装糊涂和真精明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关键在于时机的掌握,也就是面对什么,

而去选择什么,

什么时候该装糊涂,什么时候该精明,

什么时候可以用难得糊涂去一带而过,

什么时候必须用算盘将那些恶心之事打的叮当响,

这里面,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

只有经验使然的策略可用。

比如,面对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我们可以装糊涂,一笑而过;

但面对那些触及你底线的大事,你必须精明,寸步不让。

又比如,在那些小人面前,在那些卑劣之人的眼中,

有些事情,不装,是因为绝不退让。

而对于利益上,关系上,需求上有着互相尊重的表达时,

难得糊涂,算的不是帐,

算得是接下来,谁该大步往前走,

谁必须保持清醒,暂且原地踏步。

社交的复杂性,注定其绝不是单纯的舞台表演,

但人性的直白,导致其不会是太难懂的博弈场,

有些事情我们看的多了,自然就知道何时该强调精明,

何时,又该挂上“难得糊涂”的精神牌匾,

让人看懂我们的态度,

让人明白我们的选择,

毕竟,生活教会我们的,并不在把清醒或糊涂看的有多重,

而在于懂得何时该掏出算盘,

何时该端起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