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于一生仕宦生涯大起大落,在朝官至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哲宗朝,连遭贬黜,一月之内降官三次,最后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他已五十九岁,风烛残年,兄弟同窜,家属离散,病骨支离。
62岁时又再贬儋州,最终还客死他乡。
经历世事的打磨,他早已从中参透苦难,化解厄运。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谁没有过如此这般的经历。
看过去,历尽动波,望前途,凶险莫测。
苏轼的作品总是融注着一些睿智的人生哲理,每每读来都令人心智大开,茅塞顿开。
我们应从中领悟到做人不必太过于执著,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而应该超然旷达,随缘自娱。

01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
东栏梨花如雪,诗人伫立花前,叹人生能逢几度清明。莫看此句,似淡实浓,却将无常之理化入春景。张若虚曾问“江畔何人初见月”,而东坡更添一层悲悯。梨花年年白,人却岁岁老,纵是豁达如他,亦难逃“惆怅”二字。
0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烟雨平生,此句写尽东坡于黄州难堪岁月的气度。庄子云“巧者劳而智者忧”,而东坡以“谁怕”二字破局,将狼狈旅途化为诗意独行。后世文人多效此态,却少有人能如他,在泥泞中走出“回首向来萧瑟处”的从容。
03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自然的风雨晴晦都会过去,人生,饱经沧桑归去之时,内心已无波澜。如禅宗公案,道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谛。王维“行到水穷处”是随遇而安,东坡此语更进一层,不避风雨,不恋晴明,从容面对人生喜怒无常。

04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天地为逆旅,光阴皆过客。李白叹“浮生若梦”,东坡却说“我亦是行人”,将漂泊升华为生命的本质。陶渊明归田园是寻根,东坡行万里路则是认为,行人不必问归程,沿途风景就是人生风景。
05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中秋月圆,东坡却道人生如大梦一场,人生又有谁能领悟这个中道理。庄子梦蝶,东坡醒世,梦里梦外都是真情。
06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行香子·述怀》
白驹过隙,电光石火,肉身如寄。以三喻写人生须臾,直指追名逐利的虚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行动的抗争,东坡此叹则是智者的勘破,蜗角蝇头,怎抵得归去时拥有的“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07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鸿雁踏雪,偶留指爪,转瞬无踪。以雪泥鸿爪喻人生漂泊,道尽了无常与偶然。后来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承此意境,但却少了一份哲思。
08
寄蜉蝣于天地,渺浮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赤壁江声里,东坡见天地浩渺,觉身如蜉蝣。此句与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同悲,但东坡笔锋一转,以“江上清风”作解。一生虽然短暂,但是,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想到还有长江的无穷无尽,内心也释怀了。
09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柔奴一句“此心安处”,胜过万千豁达诗篇。白居易“我生本无乡”是文人的自嘲,而此语出自歌妓之口,更显生命的韧性。东坡闻之,当如醍醐灌顶,多少男人不如她啊。

10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孤鸿一直在徘徊,宁守寂寞沙洲,也不愿栖身于寒枝。好一句文人宣言,亦是他对理想的坚守。屈原“鸷鸟之不群”是激愤,东坡此语则多了几分冷傲,世无梧桐树,便与冷月清波为伴。
11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一盏茶,一盘春蔬,东坡从烟火中品出至味。陆羽《茶经》论煎茶之妙,东坡却以“清欢”二字道尽真谛,生活的诗意不在珍馐,而在“细雨斜风”后心头的澄明。
12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洞仙歌·冰肌玉骨》
屈指盼秋至,忽惊流年偷换。东坡借孟昶与花蕊夫人旧事,写尽时光的无情。李煜“林花谢了春红”是直写悲切,东坡此句更婉转,西风未至,人间已改,徒留冰肌玉骨在词中永生。

13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东坡夜饮大醉,欲驾小舟遁入江海,从此漫无边际不问世事。此句看似洒脱,实藏黄州困顿中的无奈。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是真隐逸,此语却是醉后狂言,天亮酒醒,他依然在东坡耕田。只是他一瞬的浪漫,已照亮千年文人的归隐梦。
14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东坡》
莫怨石路崎岖,且听竹杖击石清响。东坡垦荒黄州,从艰辛中听出韵律。刘禹锡“斯是陋室”是安贫,东坡此句则是乐道,杖声铿然处,自有天籁。
15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梅花》
梅花凋零,高情随云散,不屑与俗世同梦。此句写梅,亦是东坡爱妾王朝云的自况。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幽独,东坡“不与梨花同梦”则是孤傲,宁作冰雪魂,不争春风宠。

16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与友参寥泛舟,笑谈古今皆非,只有“忘机”二字。李白“相看两不厌”是天真,东坡“白首忘机”则是沧桑后的通透。
17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蝇头,写尽世相荒唐。东坡笑看名利场中“干忙”,以庄子“蜗角触蛮”典故点破迷局。范仲淹“不以物喜”是士大夫的修养,东坡此语则是野老笑谈,争什么强弱?算到底,都是戏台锣鼓而已。
18
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
半醉半醒间,笑看古今纷扰。东坡化用屈原《渔父》之意,却褪去悲愤,独留超然。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是静观,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是狂放,而东坡此笑,是醉眼观世后的释然,人间如戏台,何必分台上台下?

19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行香子·过七里濑》
帝王将相皆成空,只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七里濑舟中,东坡望山悟道:功名如云烟聚散,而山色自春秋不改。
20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人如候鸟守信而至,往事却似春梦了无痕迹。想起去年同游的情景历历在目,今朝故地重游已似前尘旧梦。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是惘然,东坡此句更显禅机。
21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西江月·顷在黄州》
黄州溪月如碎玉,不忍马蹄踏破清辉。东坡以琉璃喻月色,写尽对自然的珍视。张若虚“空里流霜不觉飞”是朦胧,东坡此语则是怜惜,人间至美,也需要赤足轻步,才不负这一方美景。

22
纳之忧患场,磨以百日愁。
——《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
忧患如砺石,百日愁思磨心志。东坡与弟苏辙相聚三日即别,此句道尽贬谪生涯的淬炼。韩愈“磨砻去圭角”是修身,东坡“磨以愁”则是炼魂,百日后,愁中已生金石声。
23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莫拒醉意,花开易谢人易老。东坡劝酒词中藏警世钟鸣。杜秋娘“花开堪折直须折”是惜时,东坡更添紧迫,今日莺语犹新,明朝或成白头吟。
24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薄薄酒二首,并引(其一)》
生前追逐名利,死后空留文章,不过百年一瞬间而已。以“薄酒”讽世,道破永恒的虚妄。曹雪芹“古今将相在何方”承此意,而东坡更辛辣,万世奔忙,不及一壶浊酒笑沧桑。

25
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
——《无题》
莫怨世间少真心,从来情痴满红尘。东坡此语似答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纳兰性德“人间何处问多情”是自伤,东坡则以局外人口吻叹惋,情痴也是世间的一种温度啊。
26
我今百日客,养此千岁材。
——《种松得徕字(其四在怀古堂,其六在石经院。》
身为百日过客,却种千年松柏。东坡贬谪中栽松,以短暂寄望永恒。左思“郁郁涧底松”鸣不平,东坡此句则显豁达,人生如寄,但留青松证雪泥鸿爪。
27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
闹市人海,反成藏身之所。东坡颠覆“隐于野”的传统,道出大隐隐于市的智慧。白居易“中隐留司官”是妥协,东坡此语则是主动选择,在喧嚣中辟一方心远地自偏。

28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取新火煮春茶,诗酒不负韶光。超然台上,东坡将琐碎日常过成仪式。陆羽《茶经》论水火之精,东坡却以“趁年华”点睛,茶可涤尘,诗酒能驻青春。
29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流水尚可向西流,人亦能重返少年心。东坡见溪水逆流,悟出生命真谛。刘禹锡“莫道桑榆晚”是自勉,东坡此语则是宣言,白发何所惧?心有清泉自长流。
30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贬谪海南九死一生,反称“奇绝之游”。东坡以劫难为风景,炼出超凡胸襟。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是孤傲,东坡此句则是笑傲,南荒瘴雨,不过天地壮游一章。

31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胸中存浩然正气,自可御万里长风。东坡为友题亭,实抒自家襟怀。孟子养“浩然之气”是修身,东坡更添快意,气与风俱,天地皆在自己的快哉亭中。
3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荔枝甘甜,竟令逐客流连忘返。东坡将贬谪苦化作口腹之欢,以诙谐解沉痛。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讽奢靡,东坡此句却是苦中作乐,岭南瘴疠地,自有红尘外清甜。
33
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江南烟雨,塞北风沙,皆是人生旅途。王维“大漠孤烟直”写边塞壮美,韦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东坡主打,只要心无挂碍,则步步生莲,条条大道通罗马。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