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人类偏爱素食动物的肉,对肉食动物“敬而远之”?
咱们平时餐桌上常见的猪肉、牛肉、羊肉,基本都来自素食动物。你想想,有几个人会把狼肉、豹子肉摆上餐桌呢?这背后的原因还挺有意思的,听我给你唠唠。

从获取难度来讲,素食动物相对好抓。牛、羊、猪这些家伙,性格大多比较温顺,活动范围也相对固定,很适合人类圈养。人类老祖宗在驯化动物的时候,肯定优先选择好控制、好养活的。要是养一群狼,不仅得时刻防着被攻击,喂食都成大问题。而且素食动物繁殖速度通常比较快,像猪一窝能生好几只小猪崽,这样就能稳定地为人类提供肉食。相比之下,肉食动物大多是野生动物,野性难驯,捕捉它们不仅危险,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从食物链能量传递的角度看,吃素食动物更划算。能量在食物链里传递的时候会有损耗,简单来说,就是养一只肉食动物需要消耗大量的素食动物。比如,要养出一公斤的狼肉,可能得用掉十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的羊肉。这太不划算了,还不如直接吃羊肉来得实在。人类为了高效获取能量,自然更倾向于食用处于食物链较低位置的素食动物。

还有口味和习惯的影响。人类长期食用素食动物的肉,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口感和味道。就说猪肉,肥瘦相间,烹饪得当那叫一个香。而肉食动物的肉,因为它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肉质和味道可能不太符合大众口味。而且,传统和文化也在其中起了作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食谱里就没多少肉食动物的身影,慢慢地,大家也就不会主动去尝试吃它们了。

综合来讲,人类偏爱素食动物的肉,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适应,也是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饮食习惯,毕竟,怎么方便、怎么美味、怎么可持续,人类就会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