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对爱茶如命的夫妻来找我喝茶,并自己从口袋里摸出一小包用塑料袋包装的普洱散茶,说这茶很好,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为此,我新开了一把紫砂壶,用开水烫了又烫,我说冲茶我乃外行,你自己来泡,我当一回茶客,于是这位仁兄说,我夫人参加了一个茶艺培训,并拿到了茶艺师资格证,让她来试试,于是我让出座位,她便坐下来冲茶。她说这也是第一次泡这款茶,她丈夫说,这壶也不便宜,我铺子里我兄弟刚给我买了这农夫山泉,水也不错。

一泡好茶,离不开好的茶叶,好的水与好的壶,三者缺一不可,我对茶向来没有太高的要求,唯独对冲茶的壶与水有点研究,好壶能激发更好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芳香物质,促进汤感的润滑,这一点呢,许多宜兴紫砂从业人员也弄不明白,只知道紫砂壶透气性好,透气性好能激发茶香吗?显然是十分牵强的说法,紫砂壶泡出来的茶之所以好,其实并不仅仅是双气孔结构的结果,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紫砂壶泡茶好喝的秘辛,感兴趣的可以翻翻我以前的文章。

今天不谈壶,我想请朋友与大家谈谈茶,为什么现在珠三角地区的茶客那么推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洱生茶,尤其像八八青、7542、8582等这些茶,甚至很多人以十分高昂的价格去投资,这位朋友可能对茶叶比较有研究,他跟我谈了如今普洱茶市场的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其实99%的喝茶人在喝茶这件事情上都是从众心理,二零零零年以前,根本没有古树茶这一概念,茶厂做茶基本都是人工栽培的台地茶叶,当时的古树茶叶没人采,一是采摘很艰难,树高不搭脚手架人梯无法采摘,二是长在深山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茶叶又卖不出好价钱,三是茶碱、儿茶素等内含物丰雷且含量高,苦涩味太重,市场并不欢迎,所以说,现在很多人推崇那个时期的茶,其实是茶商做的一个局,不过呢,这些茶经过几十年的陈化,内含物也降解的差不多了,口感提升反而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所以就有人开始炒作这些茶了,当时八、九元十多元一饼的炒到了今天十万、十几万一饼,可问题是市场上这类茶越喝越多,由于利润太大,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假茶。也就是流行的所谓B货、C货,连拍卖市场有时候都会出现这类假茶。

这位朋友说,听一些专家讲,现在做假茶的这类B货、C货茶,采用人工加速发酵的制作工艺和做旧方式,并且中间还拼配着一定数量的古树鲜叶,口感比真的更好,香气更浓,确实,八、九十年代的茶叶栽培,大量采用的是水溶性农药与化肥,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含量可能大大超过今天的标准,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陈化,但残留无法完全降解,也不容易挥发,又容易溶入茶汤,对人体健康来说可能会有一定隐患,尤其是长期喝的人,确实要事先让权威的检测机构检测一下,毕竟是喝进肚子里的东西,不像二零零零年以后逐渐推广使用的低毒农药和化肥,全都是酯溶性的,不溶于水,所以能溶出于茶汤里的有害物质就会少很多。于是,喝中老期真茶还是喝近十多年来所做的B货、C货新茶产生了一个新的悖论。

我认为,我这位朋友说的蛮有道理,为了健康,多喝点二零零零以后相对于中期的B货新茶也无妨,不要长时间大量喝那么八、九十年代的老茶,如果喜欢也没关系,去检测一下再喝不迟。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制定相关茶叶标准的时候,针对普洱茶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可以长期食用的这一条作出修改,由于南方气候潮湿,在贮藏的过程中很容易发霉变质,我建议卖老茶的时候每隔三年或五年检测一次,这是工厂及商家的义务,否则就不允许上架销售,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老班章古茶林
注: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