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发现,曾经三天两头就喝酒聚会聊天的朋友同学,已经快一年没有联系,就连朋友圈,也三四个月没看!
一时间,身边人都出奇地安静。近千人的手机通讯录里,打电话的多的,居然是快递员。

大家都在忙,到底忙什么,可能与我一样,工作,家庭,孩子,也为自己。
原来认为重要的所谓的应酬社交,一时间风光不再。
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自己朋友,亲戚,同学,同事,开始一批批地消失,一场无须声明的告别。
不是我们本身变了,只是我们走进了人生另一个时段了。
01 自己“无用”,再“硬”的关系也没用
人很现实的,不过,大多数人直到中年才明白这个道理。
年少时,总以为识某某牛人为荣,直到经历过事才明白,自己没本事,你在人家眼里,连颗棋子都不是。
所有的关系,都是资源互换。
与其用心去处理关系,结次人脉,莫不如多让自己更有价值一些,来得实在。同事不再聚餐。
02 不是一个“道”上的,不一起走
人过40岁,转身看一下,每过五年十年,都有大批的朋友同事离开自己的圈子。
小学的同学,基本没有联系;
初中的同学,只有两个在联系,三四年才凑在一起吃个饭;
高中的同学,联系多的,都是一起大学之后,一考回本市县里的,大家各取所需;
大学的同学,毕业近二十年,只联系过一次。舍友来我所在城市出差,一起吃个饭。
遥想当年,关系铁得不能再铁,也在网上聊天过,现实中,当年感情已经不再。
归根到底,彼此的工作生活轨迹,渐行渐远,没有交集。

03 人情是难还的
对于我来说,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即使再熟悉的,也不想麻烦。
不是没有“面子”,而是人情还不起。
对于老朋友老同学,年纪越大,越怕求人,越不想求人。
对于刚刚结识的,更是不敢随便交心。三四十岁的人了,不想随便被人算计,懂得保护自己了。
04 每上升一步,旧朋友都少一批
我回看一下,刚刚参加工作时,一起联系的几十人,二十年不到,经常联系的,只有四五人。
人更现实了,有的人事业起飞得让人够不到,有的人参加工作什么样,二十年后,还是什么样。
我们同一批的,有的还是事业编职员,有的已经是副处,现实的落差,让原来的平等关系渐渐不平等。
有时候,不主动联系,也算是一种体面,一种尊严。
05 年龄越大,人越现实
上周,办公室老大姐组织一场聚会,出人意料,到场只有4人。我数了数桌上的人,惊觉这两年有9位熟面孔陆续退出了同事群。
有病休的,有下乡的,有调到别的科室的,有提前二线的,也有提前退休的......
现实情况是,每个人都挣扎在自己的“中年危机”,连自身都顾不过来,更无暇他人他事。
上了年纪,主动退出社交,只守着自己的日子,在一个圈子消失了,却在另一个圈子出现,是你的正处在回归本质的路上,幸甚!
06 聚会不代表有感情,疏远也不是断交
平时不联系,并代表“没感情”,尽管这个“感情”带着双引号。人嘛,总得有一两个关键时帮得上忙的朋友。
真的朋友,哪怕几年没打过电话,节假日也没有信息,哪天真需要帮助,一个电话就“好使”,我原来没什么两样。
平时不联系,只是忙自己的事,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或者在彼此心里还有一块位置。

40岁以后,很多关系都是“岁月沉淀”留下的,想走的,谁也留不下,不想走的,撵也撵不走,自在彼此的心。
如果觉得路不好走的时候,那就停下来休息一下,或者去做一些其他事,也是一年转机。
只有经历过热闹,又经历过平淡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