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李嘉诚开始反悔了!官方连挥三拳后,长和态度大反转,称不会签约

文 | 微观史纪编辑 | 微观史纪前言李嘉诚和美国财团之间的交易原本预定是在4月2号正式签订,在此之前官方和多家媒体多次

文 | 微观史纪

编辑 | 微观史纪

前言

李嘉诚和美国财团之间的交易原本预定是在4月2号正式签订,在此之前官方和多家媒体多次劝告李家及时止损,回头是岸。

但李家的态度一直都是沉默,哪怕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来京参加座谈会,对这件事仍未做出回应。

官方见此只好依照法律宣布审查,却没料到李嘉诚手底下的长和公司态度反转,表示不会签约。

从开始的沉默到现在不会签约的宣言,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长和集团的态度转变

长和集团在被媒体和官方指责劝告期间股市基本上每一天都在下跌,前不久甚至公开了自己的财务报表以此来说明之前经营的港口利润是公司最低。

在那之后长和集团依旧处于沉默的态度,但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确定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发布通报的24小时内。

这种微妙态度反而表现出长和集团复杂的选择,他们既担忧失去中国市场的巨大利益,又恐惧美方可能的违约追责。

因为根据协议中的违约条款显示,若交易终止,长和需支付高达 22 亿美元的违约金,这相当于他们 2024 年净利润的 15%。

但这样的行为准则,反而暴露出全球化资本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性,此刻就肯定有网友会对长和集团突然的态度转变提出疑问,但实际上一切早已有迹可循。

舆论上又把此事件推到高潮且久居不下,导致市场投资人对李嘉诚的商业决策产生了质疑,名下的公司市场股市暴跌。

在这一场名声与利益受损的状态下,官方又再次确立了对长和集团的审查,那么再不收手面临的可能就不止是股市暴跌这么简单了。

因此长和集团的态度转变实际上就是因为扛不住压力了,但要知道长和集团好歹也有点经济实力,要不然不会一开始选择沉默。

他们最主要扛不住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官方再度向他们挥出了三个连击。

官方的三连击

这次行动将会着重检查本次交易是否存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市场公平等行为。

而就在同一天港澳办又通过《大公报》连发三篇评论,直指交易可能使中国航运命脉受制于人,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

要知道之前《大公报》发表的文章刚开始是说明李嘉诚这次交易天真幼稚,到后来刊出题为《大企业应有大担当,切勿因小失大》的报道。

这是该报关于长江和记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案的最新动作,即使坚持其前一天刊发的《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一文中的立场。

要求李家停止这笔交易,并再申“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大国博弈下企业应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相比之下已经转变的很温和了。

但李嘉诚却依旧一意孤行,那么就别怪下次说的比之前更狠了。

官方这连续的三连招真称得上是对长和集团身心的全方面打击,并且招招出暴击。

跨国企业的责任和价值观

此次事件背后却暴露出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家的价值取向。

数据显示长和系企业在过去十年间累计出售内地资产超过 4000 亿港元,转而投资欧洲基建与能源领域。

结语

同样也是对跨国企业敲响的一记警钟,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将不仅是资本与技术的较量,更是格局与视野的比拼。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金融界2025-03-26商务部专家白明:李嘉诚在商不言商 卖港口经营权当然可以,但要符合商业逻辑

新浪财经2025-03-20李嘉诚旗下长和发布业绩:2024全年总营收4766.8亿港元,净利润170.9亿港元

封面新闻2025-03-28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观察者网2025-03-28港媒:香港长和集团卖港口计划暂缓,下周不会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