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2月的一天,张学良趁着其父在奉天“魁星楼”宴客之际,偷偷跑回了他熟悉的辽西新民县城。当他冒雪来到杏核店小巷深处的民房时,他发现母亲赵春桂已经在床上病得起不来了。
此时,距离张学良被其母送到大帅府,仅仅过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已11岁的张学良看着冷炕上虚弱的母亲,想到了奉天那个家的鼎盛豪华,强烈的对比,让他心寒得浑身发抖。
谁会相信,已经担任奉天巡按史的张作霖,他的原配妻子竟过着如此凄惨的生活。
“妈,我回来了!”张学良哭着喊到,听到喊声后的赵春桂睁开眼,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眼前泪流满面的长子,她脸上的诧异迅速被愤怒代替,她瞪着眼呵斥道:
“汉卿,你再不是个孩子了。如果你真想有出息,就不要守在妈的身边。至于我的病,你回奉天以后,千万不许对任何人说起,特别不许你告诉他(张作霖),我的病不要别人操心!”
张学良看到母亲说话已完全没有了昔日教训他时的气势,顿感心如刀绞。他心里知道母亲打心眼里忌恨父亲,他明白:母亲这辈子是不可能原谅父亲了的。
赵春桂陪着张作霖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她在张作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以爱情名义嫁给了他。可他发达后,却背叛了患难与共的妻子。

赵春桂与张学良、张首芳
张作霖发达后,先是在某村娶了偶遇的绝美女子卢寿萱,接着又接二连三地娶姨太太,赵春桂病倒前,他已经娶了4房姨太太。
本就对张作霖的背叛不满的赵春桂,不仅要面对丈夫的冷漠,还要忍受他和自己随时爆发的争吵。病倒前一年多,即1911年冬天,张作霖平定奉天紧张局势后。一直因矛盾而与他分居、住在新民县的赵春桂带着二子张学铭来到沈城找张作霖要钱,因当时张作霖并无官邸,他们住在奉天城西一家客栈。
张作霖公务繁忙,直到他们母子到了的第二天夜里,才抽身来到赵春桂和张学铭下榻的客栈。
因此时两夫妻已分居太长时间,两人感情早不如从前,见面后,彼此都带着怨气。睡到半夜时分,和保姆睡在外屋的学铭突然哭闹,吵醒了刚刚睡着的张作霖。
张作霖一怒之下,冲出房间,将睡在外屋的张学铭狠狠打了一顿,以发泄心中烦躁。赵春桂本就不满张作霖这些年从不管他们母子女四人,如今刚见面就打儿子,本就性格刚烈的她岂能忍?听到儿子的哭泣声,忍无可忍的赵春桂与张作霖爆发了最激烈的争吵。

吵完后,赵春桂钱也没要,直接带着二子张学铭回到新民老家去了。正是这次不愉快的“要钱”经历后,赵春桂彻彻底底对张作霖死了心,回来后,她就出现了极严重的抑郁情绪,没多久就犯病了,且病一天比一天重。
病了后的赵春桂,每天都禁不住胡思乱想,她经常想起自己以前和张作霖在一起的日子,而且,她想起来的竟全是一些不好的经历。
一开始,她实际就知道张作霖是个赌鬼,可谁让她就看中了他呢?一开始赵家人,尤其母亲和舅舅更是竭力反对。后来,还是赵春桂父亲赵占元全力支持,他俩才得以“修成正果”。
赵春桂婚后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各种糟糕倒是轮番体验了一把。张作霖赌瘾一直没戒,身上常常身无分文,家中的生计一直得靠赵春桂织布、做衣维系。
赵春桂生下的第一个儿子的夭折,起因就是张作霖的赌博。当时他欠下了巨大赌资,讨债人追债,赵春桂带着儿子慌忙逃跑,路上刚满一岁的儿子跌入水坑呛水而亡。
赵春桂为此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有了女儿张首芳后,她的心情才慢慢好转。张作霖在儿子因自己意外身亡后,曾发誓不再赌博,可他总是赌咒发誓没多久,就又犯了赌瘾,赵春桂对此无比失望。
张作霖中途还曾落草为寇,是在赵春桂的坚持下,他最终才脱离了土匪窝,进入了正规军政体系。张作霖与他兄弟们之间闹矛盾时,赵春桂也总是努力从中调解。

年轻时的张作霖
为了让张作霖能安心处理军中事务,赵春桂一人扛下了照顾三个孩子的重任,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张作霖一步步爬上去后,两人之间的矛盾却日深,一切的始作俑者当然是人性的恶。男人升官发财后,眼光会随之变化,他再看向村里妇人装扮的妻子赵春桂时,难免有些嫌弃。
贫寒时,赵春桂的朴素是优点,而当张作霖成为有头有脸的人物时,她的不施粉黛和简朴衣着,会让他觉得“怎么看都不顺眼”。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今夕不同往日”,大抵如此。
赵春桂是在感受到张作霖的嫌弃后,开始和他出现各种矛盾的。是的,张作霖确实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可有时候,你啥也没做,但敏感的女人就是能觉察到:从你的厌弃的眼神里,不耐烦的语气里,和全然的不在意里……
赵春桂发现自己已经想不起张作霖的好了,随着病情的加重,她的感受越来越坏,感受不好的时候,她就更加不可能记得张作霖的任何好了。
赵春桂甚至有些后悔嫁给张作霖,可她有机会重新选择吗?没有了!赵春桂还想起张作霖第一次娶姨太太卢寿萱时,自己还是想努力去表达大度的,她事事顺着卢寿萱来,所以她俩的关系一直过得去。
可惜,张作霖看不懂,自己对她好时,心里是痛的,她那么做,无非是想维持这个家的和谐,无非是因为爱他张作霖罢了。而张作霖却把这一切都视做理所当然,是啊,张作霖心里可能觉得:自己如今发达了,没让糟糠妻下堂就是不错了吧,又怎会看得到其他?
赵春桂每想起这些,心情就会无比糟糕。她甚至想早点儿死,好彻底脱离这个多灾多难的人世间。赵春桂自己明白,自己这是在用自己的命去做最后的抗争,她知道这是愚蠢,但就是不想停下来。
赵春桂再执拗,在孩子的问题上,她也是想明白了的。她清楚:自己必须在死前给长子张学良找个好出路,这个好出路就是跟着父亲张作霖。他父亲有钱有势,他又是长子,他继承家业后,次子和女儿也能跟着过好日子。
所以,她一边拿命抗争,一边将儿子张学良送进了帅府。她给了30元钱,叮嘱他到奉天帅府找父亲。
赵春桂确定张学良能在帅府得到张作霖的宠爱,即便张作霖此时已有了众多儿子,理由是:张作霖此人迷信,张学良出生时,他打了第一场胜仗,他起家就是从有了张学良开始的,他非常确定张学良是他命定的“贵子”。
何况,张学良还有嫡长子的身份在那摆着。
张学良就这样离开妈妈和弟弟、姐姐,前往奉天大帅府,在这之前,他对父亲几乎没什么印象。张学良在大帅府果然得到了张作霖的宠爱,张作霖一看张学良眼里那种无畏无惧的劲头,就感觉来劲,他甚至多少觉得:“虎父无犬子,这不正是我的最佳继承人吗?我张作霖后继有人!”

影视剧中的张学良11岁
张作霖将张学良找到大帅府的举动,视为一种主动的选择,他已经11岁,也具备主动选择的能力。张学良到大帅府后,张作霖开始给他找老师教授文化知识,一门心思想把长子培养成接班人。
张作霖当然不会想到:儿子居然会趁着自己忙不赢的当口,偷偷跑到他母亲那儿去了。同样想不到的,当然还有赵春桂。
也因为想不到,赵春桂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后,第一反应竟不是高兴,而是诧异,之后便是愤怒。赵春桂打定了心思要将张学良重新送回大帅府,不论张学良怎么哭求让她把自己留在身边,她都严厉地拒绝。
张学良终于投降了,他恳请母亲让他在家里待一个晚上,天一亮,他就会奉天大帅府。
第二天一早,张学良就和母亲辞别,赵春桂再度叮嘱他:“你回去以后,切不要将我病的事告诉你父亲。”张学良“嗯”了一声,这里他回的是“嗯”,实际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我知道这件事了”,另一种是“我会照做”。显然,张学良的“嗯”,是前一种。
回到奉天后,张学良就将母亲在新民病危的消息告诉了张作霖。张作霖此时依旧日理万机,但他这次并没有完全不管不问,他派出了医官从奉天乘专车前往新民,为赵春桂瞧病。

大帅府
这时候的张作霖虽然“管”,但心里多少觉得夫人是在跟自己作梗。所以,他并不认为会真的有什么情况发生。
很快,张作霖派出的军医官就回报了:夫人已经病危,绝非人间草药能医治了。张作霖坚决不肯相信,他仍旧觉得赵春桂是在跟自己作梗。所以,即便张学良听了军医官的话后再三哭求父亲去看看母亲,张作霖也坚持不肯去,只是委托卢夫人代自己去新民县探视。
卢寿萱到新民杏核胡同旧宅一看,当即吓了一跳:这这这,这赵夫人分明已经气若游丝,已经口不能言了。
卢夫人意识到:赵夫人随时会断气。卢夫人寸步不离地守着赵春桂,唯恐她走时身边没个人。她没有放弃为赵春桂医治,可她找来的人也都告诉他:夫人之病,已非寻常药石能治,早点准备后事为好。
卢夫人派人去奉天通知张作霖前来新民,请他来和赵夫人见最后一面。张作霖收到消息后,死活不肯前来,他与赵春桂的隔阂一直未消除,所以即便已经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也依旧不愿前往。
同样没能前往新民的,还有张学良。他们父子俩再次得到赵春桂的消息时,收到的是噩耗。直到收到噩耗那天,张作霖还有些难以接受,他看着电报,怎么都觉得它是假的。在他的眼里,赵春桂就是铁打的,是世界上最能扛的女人,他和自己共患难时,还是她给自己撑起一片天,她怎么可能年纪轻轻就殁了?
张作霖特地找人求证,结果是:他的夫人赵春桂确实病死在了新民。他大为震惊,此时的他,终于想起了赵春桂早年为自己做过的所有。他的气全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抑郁、悔恨和悲痛。

张作霖、赵春桂
张作霖和张学良乘专车从奉天赶到了新民,在他们还未到新民之前,当地的官员就已经为赵夫人披麻戴孝,并进行了隆重的布置。
张作霖抵达新民车站时,看到车站冠盖如云,又看到奉天和新民各级官员全部披麻戴孝,才完全确定:自己的原配赵春桂已经死了。
见到赵春桂的灵柩后,他的悲痛之情终于化作了痛哭声,他当众嚎啕大哭,而张学良则几次哭晕在亡母的灵前。
赵春桂最终被安葬在辽宁锦西驿马坊,墓前石碑是张作霖为她所立,上刻着:张作霖赵氏夫人之墓。

回头看,赵春桂用死换来了张作霖的悔恨,可用命换男人的内疚,真的值吗?后来的张作霖与众多夫人一直相处融洽,他甚至还娶了第五、六位夫人,张作霖的姨太太们总共为他生下了6子5女。
若赵春桂重活一世,她的选择定然不会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