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秀,何为美?有人认为,技能为秀,颜值为美,但有人却并非如此,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秀美人生》中的主人公黄文秀。她是从山区走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又回到了山区,为了她的扶贫梦,为了她的报乡情。他的秀,在于山水间。她的美,在于百姓中!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注重真实与自然,演员郞月婷在塑造黄文秀的过程中,有着一种未施粉黛的自然美感。她没有娱乐圈中很多演员的浮华,没有世俗中的风尘,有的只是归于白纸般的纯净,做到这点很难得。不得不说,导演苗月在演员的选择上慧眼独具。如果你不熟悉郎月婷,或许真的会错以为这是位山里土生土长的姑娘。
在整体叙事上,导演苗月并没有选择大而全的来表现群像,而是抓准几个点,有主有次,且在节奏上做到了张驰有度,没有文艺片式的大量慢镜头,也没有商业片式的凌厉剪辑,有的只是用朴实无华的镜头,表达最真实的民风民情,传达最感人的扶贫精神与助人事迹。
从扶贫这个大的群体对象来说,影片主要刻画了老中青三代人。首先是“老”的代表者银匠,这位老人之所以未脱贫,是由于他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与守旧思想。他的先人埋在山上,死去的儿女埋在山上,他一步也不愿离开……然而,简陋的屋,难走的路,恶劣的天气成为了老银匠孙子孙女上学的阻碍。在这个过程中,文秀多次在大雨滂沱下,救老人一家于危难。她用自己的赤诚之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说服银匠下山,使老人摆脱了贫苦现状。
这部影片之所以打动我,不仅在于黄文秀的感人事件,更多的是影片与人物所传达出的真情实感。特别是导演对象征与细节的出色运用,简直不要太用心。故事中,老银匠身边有一匹马,这马与他相依为命,是一家人的坐骑与农活助手。这样的设计,显然是将马喻为了银匠的守旧心结,当最终老马死去后,银匠的心结也得以打开,从而完成了思想转变下了山。
这样的象征手法还运用在了“中”生代代表大贵身上。大贵由于女友的离开,使他的生活失去希望,于是他成日蜷缩在墙角醉酒度日。导演对于这处镜头的呈现非常大胆,当大贵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是黄文秀一行人去探望他,只见一团漆黑的墙角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象征着大贵的内心已被黑暗吞噬。而与他对话的黄文秀,却周身光芒,甚至每一根发丝都呼吸着阳光的润泽,明与暗的对比,光与影的运用,使这些人物更具饱满立体,深入人心。
重要的是,黄文秀扶的不仅是贫,更是人心。在她的努力下,大贵终于找到了失踪的女友,这也使得大贵走出黑暗,拥抱希望。于是,他在这位第一书记的鼓励下,重新振作,种起了地,这样的转变也成功赢回了女友的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位下乡扶贫的第一书记,真的不简单,她让人看到了人性中的善与美。
说到“青”生代,则要属从百色走出去的优秀大学生阿布了。他是村里高材生群体的代表,但却选择不再回归家乡,因为他受够了这里的落后与贫穷。从现实角度来说,这个人物可能是离我们更近,更容易引起我们共鸣的,毕竟如今的我们大多便漂泊在外,心怀家乡却不能归。影片中,他的内心是深爱着家乡的,他会回去解决家乡果树生病的问题,会为乡亲普及防病知识,会回到祖屋为先人上香,他爱着这片热土,也爱上了文秀,不过最终他依然选择离开。或者这就是宿命,这种遗憾的美好,遗失的爱情,往往才是最真实最现实的。
黄文秀是整个故事的主角,她的故事静水流深般的融入每个扶贫对象,每件扶贫工作中,做到了“秀于山水间,美于百姓中”。最后在她意外去世后,让观众所有的情绪达到极点,真的哭了。老实说,这部影片,这个人物给人带来的触动,要比《我爱我的家乡》中的“扶贫”来得更真实,更自然,更打动人。如今这部影片票房已突破5000万,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