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代中国,传宗接代被视为核心价值观念之一。到了清末时期,为了能有儿女,竟然出现了一种极其残忍且毫无人道的“典妻制”。一些穷苦男人用钱财或者物品,从别人那里把妻子“借”过来,让她临时到自己家做妾,等生下孩子后,再送回原来的家中。这种做法严重地损害了女性的人格尊严,也让正常的人伦关系变得扭曲不堪。接下来,本文会仔细地阐述“典妻制”的由来、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它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对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之恶进行反思,倡导尊重女性、保障女性权益的价值观念。
【国家“分配”妻子,清末穷人也能成家】
清朝中后期,在那天下太平的时期,朝廷为提升国力,对人口增长极为看重。针对那些到了适婚年纪却尚无婚配对象的贫困男子,朝廷会安排专人在各个地方寻觅尚未出嫁的年轻女子,不论其家境是富是贫,都得强制进行登记,而后随机安排他们配对,促使其结婚生育。
李大娘就这么被朝廷给“安排”到了张大伯家。她原是山西一穷苦农户家的闺女,才刚满十八岁,就被当地官员给抓走集中起来了。官府有规定,女子要是超过二十岁还没成婚,那就要受罚,于是她爹娘赶忙托人说媒,没多会儿就给她寻来了山东的张大伯当她的丈夫。
张大伯都三十好几了,一直在老家帮父母务农,连个媳妇都娶不上。这下可好,有国家帮忙牵线搭桥,他乐得不行,赶忙备好了聘礼,把李大娘娶回了家。李大娘原本并不想嫁到外地去,可禁不住父母的苦苦哀求,最后还是狠下心来,应下了这桩婚事。
“我当年啊,就是这么被分配到你爷爷家的。那时候,我才十六岁哟!”如今六十五岁的林婆婆说起过去的事儿,那情景仿佛还在眼前,“当时我跟你爷爷压根儿就不认识,头回见面就是在婚礼上了。”林婆婆家里原本挺富裕,按说能嫁个条件更好的人家,可那会儿没办法,得听从朝廷的安排。好在她和林老伯一个性子急一个性子慢,刚好互补,感情特别好,还生了四个儿子,小日子过得挺不错,算是达到小康水平了。
“要不是国家给我安排了你奶奶,我跟你呀,这辈子怕是没啥缘分喽。”林老伯这般说道。他当初实属无奈,才娶了个陌生女子为妻,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俩已然是相互扶持,彼此敬重。
【战乱时期,穷人用钱“借”妻子过门】
跟和平时期不一样,清朝末年的时候,战火连连,国家根本没工夫给百姓分配妻子。在这个时期,穷困的单身汉们为了能有孩子,一块儿琢磨出了一种稀奇古怪的“借妻”办法,称作“典妻制”。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男方会拿金钱或者物品向别的人家作“抵押”,把那些年轻漂亮、生育能力强的已婚女性给“借”过来,规定要在几年时间里让她在自己家生孩子,等孩子生下来后再送回原来的家。在“典妻”的这段时间里,这位妻子的所有日常生活都得听从“租用”她的那个男人的安排。
村里的王大汉就是通过这样的办法把小柳的母亲娶回了家。王大汉有了两个女儿后,家里迫切需要个男孩来延续香火。与其就这么毫无意义地守着空房,还不如花些钱“租”个媳妇回来。可无奈的是,王大汉着实太穷了,把家里的东西都拿去当掉,也凑不够“租妻”的钱。这时候,他想到了住在村西头的寡居老人刘大伯。
刘大伯的妻子刘柳子,芳龄二十二,肌肤白皙水嫩,为人甜美又善良。尤为关键的是,她刚生下一个女儿,这足以表明她的生育能力挺不错。王大汉瞅准了这一点,打定主意要把她弄到手,于是托人给刘大伯送去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家传玉佩,总算把刘柳子给“借”来了。
依着约定,刘柳子得在王家待上 7 年。等时间一到,刘柳子啥都顾不上,就得赶紧回到自己丈夫和女儿那儿去。王大汉心里头虽说也觉着挺对不住人的,可要是为了能延续香火,也只好硬着头皮这么干了。
好心的邻居阿珍得知这事儿后,心里对刘柳子的遭遇颇为同情:“哟,她年纪轻轻的,家庭就这么给拆散了,这也太狠心了吧……”阿珍的儿子讲道:“妈,那是她老公自己乐意答应的,别人也没辙。咱家里就甭操心这事儿了。”
【一无所有的极端贫困者,用物品直接换取妻子】
和那些有钱能采用“抵押”办法的人不一样,一贫如洗的光棍儿为了能娶上媳妇,只好拿家里的东西直接去换个老婆回来。李三便是如此,他都四十多岁了,自打父母过世后,就一直靠着种地过活,根本娶不起媳妇。
有一回,他得知张家有个三十多岁的盲女一直没人愿意娶。李三就提出用自家的一头牛去换张家的女儿,让她到自己家传宗接代。张家本来还想趁机多要点礼金,可无奈女儿岁数大了实在不好嫁,最后也只能不太情愿地应下了这桩婚事。
结婚后,李三和张女儿的日子过得贫苦,却也安宁。张女儿虽说眼睛不好使,但手脚没啥毛病,还能帮着李三干活儿。李三很感激她没因为自身的缺陷而瞧不起自己,所以对她关怀备至。张女儿也竭尽全力,没多久,两人就有了两个健健康康的儿子。
【“典妻制”严重践踏女性尊严】
虽说“典妻制”在某种程度上让穷苦男人达成了生育的目标,然而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人伦道德,对女性的人格尊严进行了严重的践踏。
女性被迫和自己的亲生子女分开,这是最为残忍无道的一点。刘柳子只得眼巴巴瞧着才刚出生的女儿被丈夫给带走了,这一走就是七年。她整日整夜地惦念着女儿,然而却毫无办法。“典妻”的期限结束后,她也只能孤身一人返回老家,和已经长大的女儿得以相聚。母女俩因长久分别后再次相见,高兴得眼泪直流,这一场景让见证的村民们也都感动得湿了眼眶。
另一方面,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权也没了。她们得跟自己不喜欢的男人发生关系,就只是为了能生孩子。好多被典出去的妻子在怀孕的时候,身心都特别疲惫,天天掉眼泪,可还得咬着牙把这事儿给办了。这简直就是奴役和对她们的性剥削。
最后,典妻得承受众人异样的目光。在村里,有些思想守旧的人觉得她们是自甘下贱、败坏风俗的“女人”。当李大娘回来看望母亲时,就有不怀好意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她,这让她不禁产生一种莫名的羞耻感。实际上,李大娘也是这残忍制度的牺牲品。
【改革开放后,“典妻制”在中国彻底被摒弃】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发展,男女地位越发平等,“典妻制”这一严重侵害女性权益的行为,在我国已被完全摒弃。当下,夫妻的婚姻是以自愿为前提的,女性的地位持续提升,其选择的自主权利也获得了保障。
不过呢,在部分发展中国家里,受重男轻女这种思想的作用,女性还是处在比较弱势的境地。咱们得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停地去倡导尊重女性,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唯有男女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才能够开启更为美好的未来。
【结语】
清末的“典妻制”堪称重男轻女观念的典型体现,它肆意践踏人性尊严,把女性当成生育的工具,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如今的社会绝不允许这类陈腐陋习继续存在,不过这仍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构建起能覆盖到边缘群体的同理心,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为平等、更具人性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