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周边,有几处地区可能成为潜在的冲突爆发点,除去台海和南海问题之外,钓鱼岛问题其实是另一个埋藏多年的冲突导火索。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钓鱼岛问题从2012年激化以来,中日双方围绕着钓鱼岛进行了一系列的激烈争夺,但争夺的结果已经非常明显。回顾过去这些年来的钓鱼岛冲突,归结起来,中国通过稳扎稳打的行动,逐渐从劣势方转为优势地位,如今完成了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而这一系列的变化,还要从2012年日本单方面宣布对钓鱼岛实行国有化说起。
在2012年9月份,不顾中方的激烈反对,当时的日本政府坚持推进对钓鱼岛的购岛行动,实行了所谓的日本国有化,自此导致钓鱼岛局势火速升温。海峡两岸的爱国人士,都自发地组织起对钓鱼岛的“保钓”船队,主动进入钓鱼岛附近活动,并和日方船只发生了多次激烈冲突。同年10月,中国采取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局势的行动,那就是持续地部署海监船、渔政船等执法船进入钓鱼岛10海里内巡航,彰显中国对此地的主权和控制,并且以“换班”形式,保持中国海上力量在钓鱼岛所属领海的巡航。在此过程中,中方船只开始对日本巡逻船只进行驱逐,开始呈现出改变钓鱼岛附近海上主导权的态势,而这只是中方一系列行动的第一步。
从2014年开始,日本海上保安厅加强了在钓鱼岛附近的巡航力度以及力量部署,当年提高了200亿日元预算,计划增设有10艘大型巡视船的“尖阁专属部队”,摆开了架势要从中国手中夺取钓鱼岛。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日本也从未放弃拉着美国给自己站台的计划,美方官员也多次暗示钓鱼岛也符合美日安保条约的范围,此类举动意在恐吓中国,营造出如果中日在钓鱼岛发生冲突,美国可能直接武力介入的景象。但对此,中国没有丝毫畏惧,中方以实际行动确立了自己的优势。为了应对钓鱼岛等地区的外部挑衅,中国在不断增加执法船只和海空军力的同时,专门增设相关机构以解决问题。在2018年,中国统一调整组建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也就是中国海警局,统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随后大量充实各类执法船只进入。在此过程中,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实现了对日本的反超,并加速拉大双方的差距。最大的一次扩充,可能是在2021年,22艘056型导弹护卫舰计划全数改装为海警船,拆除致命武器后换装非致命武器,从而成为中国海警的核心力量。
在中国的持续建设之下,以舰船数计算,中国海警已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海岸警卫队,对钓鱼岛等区域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如今,在钓鱼岛附近,中国海警获得了实际控制权,这一控制权也很难被外界所挑战。典型的例子是,去年7月份,日本右翼团体在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的协助下,试图乘坐渔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挑衅。但结果就是,在中国海警1302舰艇编队的驱逐之下落荒而逃,期间日媒宣称发生了“追尾事故”。但考虑到日方船队灰溜溜地撤离,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不难想象,是日方在中国海上力量的强力驱逐之下完全没有成功的机会,因而被迫放弃了挑衅。可见,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之后,一度被美日热炒的钓鱼岛问题,主动权已牢牢地掌控在中国手中。
钓鱼岛问题的发展,可谓是折射了中日之间实力的变化,也展示出当中国认真起来的时候,那些试图挑战中国主权的力量将被彻底碾压。事实上,中日在钓鱼岛附近的交锋,比南海地区的交锋还更为激烈,在南海都较少出现直接碰撞的局面,也很少出现双方执法船队大规模对峙的场面。归根结底,中国为了促进周边的和平,对南海地区国家保持了最大的善意和克制,尽可能地为局势降温做了努力。而对于一错再错的日本,中国则没有给太多面子,直接用力量挫败了日方的挑衅。对于那些试图挑战中国主权的国家来说,日本的经历可谓是他们最好的榜样,是战是和,在看了日本的下场之后应该会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