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无理由退货”成电商标配,却有消费者钻空子——不剪吊牌穿衣服出门,穿完就退,甚至组团利用规则漏洞。商家无奈反击,推出尺寸堪比A4纸、材质坚硬的“巨型吊牌”,可仍面临平台偏向消费者、举证难、店铺被封等问题。本文拆解“吊牌攻防战”背后的法律依据,梳理网友观点,科普买卖双方的权利边界,帮大家搞懂电商退货里的门道。 一、离谱操作!穿完衣服不剪吊牌就退,商家被逼出“显眼包”吊牌 现在网购衣服,“七天无理由退货”本来是给大家试穿的便利,可有些操作却越来越离谱——有消费者网购后,吊牌不剪就把衣服穿出门,不管是拍写真、参加活动,还是日常逛街,穿够了就以“未拆封、不喜欢”为由申请退货。 商家们苦不堪言,电商卖家卡利就遇到过糟心事:有买家退回来一条连衣裙,说“假期外出没拆封”,结果领口沾着粉底液,还别着别家店铺的发夹;更过分的是,有学校60多个学生集体网购服装开运动会,穿完统一以“质量问题”退货,商家发现官网照片里学生都没摘吊牌,退回的衣服上还沾着杂草。 “防不住,真的防不住!”卡利吐槽,有人专门组团研究平台规则漏洞,而平台处理机制还总偏向消费者。之前有顾客退回来的衣服满是香水味,他想拒收,平台却以“无法提供异味证据”直接同意退款。更要命的是,短时间内大量退货还会触发平台风控,有商家就因为学生集体退货,店铺被系统自动封禁。 被逼到份上,商家们想出了招——做“巨型吊牌”!这些吊牌跟以前藏在衣领里的小标签完全不一样,尺寸堪比A4纸,材质硬邦邦,有的还层层叠叠、颜色超醒目,挂在衣服最显眼的地方。四川一家吊牌厂的吴先生说,最近两个月他已经做了四五万个这种大吊牌,单个成本才0.1-0.3元,商家负担得起。而且这吊牌还有“小心机”:穿着没摘吊牌的衣服出汗,吊牌会粘在身上,特别不舒服,就是为了制约“穿完就退”的行为。 二、法律拆解:“穿完就退”不是权利,“巨型吊牌”也不能乱搞! 1. 消费者“穿完就退”,其实是滥用权利! 根据《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前提是商品完好,服装类主要看“外观无损坏、吊牌齐全”,但这绝不等于“可以穿完再退”。 法律虽然没直接规定“不能穿”,但“商品完好”的核心是“未被使用过”——衣服沾了粉底液、香水味,或者有穿着痕迹,本质上已经不是“完好商品”,消费者这种行为属于“滥用退货权”,商家有权拒绝退货。 更严重的是,如果故意穿完退货,还隐瞒使用事实,可能构成“欺诈”。要是组团批量这么干,导致商家损失较大,甚至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面临罚款、拘留;要是金额特别大,还可能触犯刑法里的“诈骗罪”。 简单说,“七天无理由”是试穿权,不是“免费使用权”,钻空子的行为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2. 商家做“巨型吊牌”,得守住两个底线! 商家用“巨型吊牌”防退货没问题,但不能越界: 不能影响商品基本功能。吊牌再大、再硬,也不能破坏衣服的穿着体验(比如吊牌边缘锋利划伤皮肤),更不能故意设计成“拆了就坏”——如果消费者正常试穿时,吊牌导致衣服损坏,商家得承担赔偿责任。 不能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吊牌的核心功能是标注材质、尺码、洗涤说明等信息,“巨型吊牌”可以加防退货设计,但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被遮挡、遗漏,不然就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 3. 平台“偏向消费者”,其实也违法! 很多商家吐槽“平台不帮自己”,从法律角度看,平台确实不能只偏一方: 根据《电子商务法》,平台得建立公平的争议解决机制,不能单方面偏向消费者。像“无法提供异味证据就同意退款”这种情况,平台其实有义务要求消费者提供“商品完好”的证据,而不是让商家单方面举证——毕竟“没味道”是没办法证明的,得由主张“商品完好”的消费者来证明。 三、网友吵翻!三种观点,每种都戳中痛点 这事的评论区里,网友们分成了三派,吵得特别激烈,每句话都说到了买卖双方的顾虑: 1. 挺商家派:白嫖党太过分,商家反击没毛病! “凭什么穿完衣服还能退?这跟偷有啥区别?”这类评论获赞最高。 2. 挺消费者派:正常试穿怕啥?别把所有人当坏人! “我买衣服就是要试穿,看看版型、面料合不合适,吊牌不剪很正常啊!”有网友反驳,“不能因为少数人白嫖,就用巨型吊牌折腾所有人,硬邦邦的吊牌挂在衣服上,试穿体验差死了。” 3. 理性派:问题出在规则,平台得先站出来! “别光骂消费者或商家,根源是退货规则太模糊!”持这种观点的网友很清醒,“《暂行办法》说‘商品完好’,但没说‘穿没穿过’怎么判定,平台又不帮商家举证,才给了白嫖党机会。”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商家做“巨型吊牌”合理吗?如果网购时遇到“穿完就退”的情况,你会支持商家拒收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