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妈再不给钱,我就死给她看。 ”这句话不是电视剧台词,是王小颖在派出所调解室的原话。31岁,逼父母卖第三套房,只为给素未谋面的“英国男友”凑30万嫁妆——听完我只想说,这不是恋爱脑,这是脑子被门夹了。 先别急着骂她蠢。 我翻了警方通报,发现那男的社交账号注册地在东南亚,同时撩着十几个中国姑娘,话术复制粘贴,连“宝贝今天吃了吗”都懒得改。 王小颖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只是第一个把父母逼到倾家荡产的。 更魔幻的是,她妈一边哭一边跟我邻居说:“早知道她看霸总小说走火入魔,我当年就该把《花千骨》烧掉。 ”现在说这些晚了。 司法鉴定显示她有偏执型人格倾向,但法律上还算“正常人”,这意味着父母想冻结她卖房的钱,得先证明她疯了——可她又没疯到不能签字按手印。 抖音上她刚开的账号被封前,有粉丝留言“姐姐好勇敢”,她回了个玫瑰表情。 五万粉丝里,一半是等着看笑话的,一半是真情实感嗑糖的。 平台封得倒是快,但封不住她连夜搬去出租屋的决绝。 听说房东问她要押金,她甩了句“我男朋友是英国人,不差这点钱”。 郑州妇联的心理师跟我吐槽:“她来做咨询,三句话不离‘他答应在伦敦给我办古堡婚礼’,劝她验真身,她反问‘真爱需要证明吗’。 ”现在专家只能曲线救国,先教她爸妈怎么在房产证上加监管条款,至少保住最后一套老破小。 最扎心的是中介协会的数据:今年郑州已经六起“孩子逼卖婚房”的案子,套路如出一辙——网恋、跨国、高富帅、急用钱。 有个老太太拉着中介哭:“我闺女说男方是迪拜王子,要50万买骆驼当彩礼。 ”听得人想笑,又笑不出来。 我把这事讲给同事听,她沉默半天冒出一句:“我们骂她傻,其实她是在用30万买一场成人童话。 ”想想也是,她31年没离开过郑州,没谈过一场像样的恋爱,突然有个“英国绅士”每天说晚安,换我未必扛得住。 只是她付不起这个门票钱,还搭上爸妈的棺材本。 现在她爸妈每天守着手机等警方消息,怕女儿转账,更怕她想不开。 我路过他们家楼下,看见老太太拎着菜篮子发呆,篮子里只有一把蔫了的菠菜——估计又忘了自己出来干嘛。 这事儿里最惨的从来不是王小颖,是被她拽进深渊的家人。 如果你身边也有朋友陷在“跨国高富帅”的剧本里,别嘲笑,先带她查使馆认证。 英国驻华使馆的查询通道我放这儿了,点进去输入护照号,假身份当场现形。 别等70万变700万才后悔,那时候哭都找不着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