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对美国很残忍的事!以目前的技术水平,9架F22或许可以击落一架不带无人僚机的歼20S,因为歼20S只有8枚导弹!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是9架歼20S打一架F22,而且还带客二三十架无人僚机,这就是目前中美工业能力的真实情况! 说美国空军现在对着F-22犯愁,那真是一点不夸张。2011年美军大手一挥拆掉生产线时,八成没想到十几年后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 现在美军手里总共就186架F-22,其中能战备部署的也就125架,更惨的是2024年的战备数据,这型号称最先进的五代机任务能力率居然跌到了40.19%,意味着一百架里只有四十架能勉强执行任务,比服役几十年的F-15系列还不如,要知道F-15EX的任务能力率都能到83.13%,这脸打得着实响亮。 造成这种窘境的根源就是当年拆生产线的骚操作。很多人以为F-22有完整的本土生产线,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它更像个“国际组装货”,自产率最多40%,剩下60%的零件都得从国外买,其中75%还来自中国。 现在中美关系摆在这,想再拿零件难如登天,剩下的25%外国零件供应商好多都倒闭了,连当年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都早就淘汰报废。有架2018年摔在跑道上的F-22,光拆解就花了一个月,修了整整四年还没重返蓝天,原因就是找不到原装配件,只能拆其他飞机的零件凑数,所谓的“拆东墙补西墙”成了美军维护的常态。 更要命的是F-22的隐形涂层娇贵得很,时间一长就退化,得靠大量人工修补,每小时飞行成本高达35300美元,比歼-20的19万人民币还贵,花钱如流水不说,还换不来战斗力。 反观中国这边,歼-20S早就成了量产大户,工业链从头到尾全是自己的,想造多少造多少,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 最关键的是以技术突破定义空战新高度。全自主产业链从涡扇-15发动机(18吨推力、10.5推重比)到DD6单晶合金叶片实现100%国产化,量产速度与升级自由度全球无出其右。 双座设计的革命性远超分工本身:后座任务官依托分布式航电与10GB抗干扰数据链,可同时指挥4-6架无人机组成“蜂群”,配合360度EOTS系统实现500公里级探测。 它更是空中指挥中枢,能整合卫星、055驱逐舰等跨域信息,在东海模拟对抗中实现“静默击杀”,这是F-22单座构型难以企及的体系优势。 美军自己都承认,单座战机玩有人-无人协同就是个伪命题,通用原子公司的高管都直言,飞行员哪有精力同时管飞机、武器和无人机的协调。 现在的空战早就不是单打独斗了,无人僚机就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咱们的“暗剑”“GJ-11”这些无人机早就跟上了,歼-20S带二三十架僚机出门是常态,形成的作战网络能把F-22按在地上打。 而美军的忠诚僚机还在原型机阶段,YFQ-42A和YFQ-44A连实战部署的影子都没见着,就算未来造出来,F-22那简陋的平板控制系统也玩不转。当年美军觉得F-22已经做到头了,现在才发现自己卡在了“过去时”,而咱们已经玩起了“未来时”的新打法。 更讽刺的是,美军想重启F-22生产线都没辙。重新搞零件竞标、建工厂、弄设备,一圈下来成本比造新飞机还高,更别说还要应付军工复合体的利益纠葛。有人调侃说,不如把图纸给中国代工,说不定还能低价买回来,虽然是玩笑话,却戳中了美国工业空心化的痛点。 去年美军派了五分之一的F-22去关岛演习秀肌肉,看似声势浩大,实则能飞的就那么几架,根本撑不起场面。 当年F-22靠隐形能力傲视全球,现在却成了“养老院机型”,而歼-20S不仅数量上碾压,还带着僚机群形成了代差优势。 2011年生产线一拆,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空中力量的天平早就悄悄偏向了这边,这不是偶然,而是中美工业能力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