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天选帅“空转”:中国足协的摆烂,比国足的溃败更刺眼! 107天,够一支中游球队打磨出两套成熟战术,够新帅与球员从陌生到形成场上默契,够备战计划细化到每一次训练的攻防跑位——但在中国足协这里,这段时间只换来一句轻飘飘的“材料仍在整理中”!从6月13日伊万科维奇下课至今,国足帅位的空缺早不是简单的“待选”,而是一场赤裸裸的管理溃败,是对足球规律的漠视,更是对球迷耐心的终极消耗! 没人否认选帅需要谨慎,但“谨慎”从不是“拖延”的遮羞布。当其他国家队在为世界杯预选赛紧锣密鼓备战时,中国男足却陷入“百天无训、半年无帅”的荒诞处境:球员不知该遵循何种战术体系,教练组群龙无首,备战计划沦为一纸空文。所谓“材料仍在整理中”,不过是官僚主义的敷衍话术——连一份选帅材料都要耗时三月,这样的效率,如何支撑一支球队在国际赛场竞争? 更讽刺的是,这种“帅位真空”早已不是中国足球的新鲜事。每次教练下课,必然伴随漫长的选帅拉锯;每次成绩溃败,总能找到“教练水平不足”的替罪羊,却从不愿直面管理体系的沉疴。足协的短视,在于只盯着“找下一个教练”,却忘了搭建“让教练能成事”的制度:没有稳定的青训衔接,没有科学的备战周期,没有清晰的战术规划,即便找来再顶尖的教练,也会在混乱的管理中沦为“背锅侠”! 如今,国足正一步步滑向深渊,但若只把矛头指向“缺帅”,未免太过浅薄。帅位终究会有人坐上,可如果足协不借着这次“百天空转”反思:为何选帅流程如此低效?为何管理决策总是滞后?为何从不为长期发展铺路?那么下一次“迷茫”只会来得更快——毕竟,靠拖延掩盖问题的人,永远躲不过问题爆发的那一天! 中国足球缺的从来不是一个教练,而是一套尊重规律、拒绝摆烂的管理体系。若连这点都想不通,再漫长的选帅,也只是在重复“换帅-溃败-再换帅”的死循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