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贵州,一位宝妈在家带娃,这一天有事要出门,就把1个月的宝宝交给奶奶来照顾。给孩子

贵州,一位宝妈在家带娃,这一天有事要出门,就把1个月的宝宝交给奶奶来照顾。给孩子冲奶粉的时候,奶奶把一个“矿泉水”瓶子里的水,倒进奶瓶里兑奶。殊不知,这个瓶子里装的不是矿泉水,而是白酒。孩子喝完奶就昏昏睡去,下午宝妈回来,看到孩子浑身发红、浑浑噩噩、一直昏睡,这才询问了奶奶。最后奶奶终于说实话,上午给孩子喂的白酒。 齐鲁壹点9月26日报道了这则新闻。宝妈卢女士称,听到婆婆的回答,她赶紧带着孩子赶去医院治疗。目前孩子情况基本平稳。 宝妈卢女士生完宝宝之后,终于出了月子。孩子刚满月的时候,卢女士有事要出门,但是又不放心小宝,就把孩子托付给娃奶奶来照顾。 老人家对照顾孩子有点生疏,卢女士就对奶奶进行了初步的指导:孩子睡醒了,给他先换尿布;换完尿布就冲个奶粉,小家伙喝饱了就会继续睡觉了。 然后卢女士还交代了一下冲奶粉的量、兑水的量、先放温水再放凉水。交代完毕之后,卢女士就出门办事了。 没多久,小宝宝就开始踢腿伸腰,看样子,小家伙就快要醒了。奶奶先去摸摸小孩的屁屁,尿不湿貌似还没有潮湿,估计一时半会不要换尿不湿。 但是看小家伙动来动去的样子,估计就是饿了,奶奶决定,趁小家伙还没有开始啼哭之前,先给他冲好奶,让他喝饱了,就会乖乖的不闹人。 想起儿媳妇交代的事情,先用温水给奶粉泡开,然后再倒入凉水。在完成第一步之后,就兑入凉水了,奶奶跑到厨房里去找矿泉水。 看到厨房里有一个矿水瓶,里面装置的是无色透明液体,这位粗心的奶奶,真的以为里面装置的是水。拿起来,就往孩子奶瓶里倒。 奶壶里整整冲泡了120毫升的奶水,冲泡完毕之后,奶奶赶紧抱起婴儿,给娃一股脑的全都喂下去。 这小家伙看来也真的是睡饿了,居然真的就“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完,喝完之后,就继续睡下了。 而这个时候,粗心的奶奶回到厨房间准备把刚刚的“矿泉水”瓶的瓶盖拧紧的时候,这才察觉到味道不大对,刚刚急匆匆忙着冲奶,并没有察觉此事。 奶奶惊觉,这个瓶子里哪里装的矿泉水,而是酒水!也就是说,刚刚给娃喂的是,白酒...... 一时间,奶奶吓得愣在原地,但是又不敢打电话告诉孩子妈妈。中午12点的时候,根据奶奶观察,孩子已经睡得浑浑噩噩了。 下午4点钟,卢女士办完事回家,看到孩子睡觉,但是她总感觉不大对劲。孩子小脸蛋红扑扑的,小脚丫子也是红红的,睡得时候还张大嘴呼吸,整个人状态比较昏沉。 这个时候,奶奶才敢告诉儿媳妇,白天犯大错了。于是就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卢女士听了之后,真是要吓死了,抱起孩子就赶紧往医院跑。 不过幸亏没大问题,经过治疗,孩子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但是还是比较嗜睡。孩子的小心肝还非常柔弱,喂酒水这件事真的是涨了一记大教训。 1.奶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1个月大的婴儿喂了白酒,这个行为是否违法呢? 根据《刑法》第235条规定,婴幼儿肝脏发育尚未完全,摄入酒精可能导致系统损伤,甚至生命危险。如果造成轻伤以及以上后果,此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需要面临刑事追责。 这位奶奶粗心大意,由于监护失职,导致孩子喝下酒水。虽然是奶奶,但是不会因为这一点而免于刑罚。后期还是需要根据孩子的健康状况,依法进行处罚。 2.监护人员没有看护好小孩,导致小孩健康受损,监护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34条规定,监护人应该尽到合理监护义务,对未成年更加应该用心照顾。如果因为自己疏忽导致被监护人权益受损,可能会被撤销监护资格。 家中老人缺乏常识、做事容易犯错,如果不懂照顾孩子,尽量由父母来完成监护任务。 同时,本事件的发生,需要判断主观态度,如果这位奶奶不存在故意行为,后期建议卢女士尽量自己陪伴孩子,避免孩子再次陷入危险。 针对这位奶奶的行为,大家都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