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痛心!河南一对老人,一天内失去了2个儿子,大的38岁,小35岁,留下了孤儿寡母,

痛心!河南一对老人,一天内失去了2个儿子,大的38岁,小35岁,留下了孤儿寡母,电力局给了20万处理丧事解决目前生活困境。   2025 年 9 月 25 日,浚县卫贤镇郭庄村的一间民房里,兄弟俩的姐姐张女士正对着一叠法律援助文件抹眼泪。 律师刚离开,留下的《事故责任初步分析》上清晰写着 “漏电保护器失效系电力部门监管过失,私埋电线农户需承担连带责任”,可这份结论没能给她半分安慰。 40 天前失去的两个弟弟,再也回不来了。而摆在这个家庭面前的,是比悲痛更沉重的维权迷宫与生存压力。   这场悲剧的致命细节,直到事故处理小组的调查深入后才逐渐清晰。 8 月 17 日当天,并非电线自然老化漏电,而是附近农户临时启用浇地设备,电流瞬间击穿了埋深仅 50 厘米的老化电线绝缘层。 更关键的是,距离事发地不远的变压器下,漏电保护器本应在 0.1 秒内自动跳闸,却因长期未检修完全失效,导致电流持续外泄长达 40 多分钟。 这也是弟弟施救时不幸触电的直接原因。“如果保护器正常工作,我大弟或许还有救。” 张女士攥着事故现场照片,指腹一遍遍摩挲着画面里裸露的电线。 事故发生第三天,浚县政法委副书记刘淼海带队的工作组就进了村,协调电力局先行垫付 20 万元丧葬费。但当家属提出后续赔偿时,得到的回复却是 “走法律程序,判多少赔多少”。 这种处理方式并非个例:邻村 7 月刚发生水泵漏电致死事件,家属同样被引导起诉,至今尚未开庭;而当地几十年的触电事故处理记录显示,法院判决是唯一的解决路径。 可对这个家庭而言,诉讼意味着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成本,两个弟媳要照顾四个未成年孩子和年迈公婆,张女士自己也要务农,根本抽不出人跟进案件。 电力部门的态度更显复杂。浚县供电局工作人员虽表态 “绝不回避责任”,却始终拒绝调解,坚持由法院界定赔偿金额。 这与事故调查结论形成微妙反差:工作组已明确 “电力部门对保护器失效负有监管责任”,但在赔偿问题上却选择 “司法兜底”。 有村民质疑:“平时巡查看不见 50 厘米深的电线,出事后排查倒挺快,这不是亡羊补牢吗?” 事实上,事故发生后全县启动的电力隐患排查,已发现类似违规埋线问题 17 处,恰恰印证了日常监管的缺失。 私埋电线的农户同样成了 “模糊地带”。据郭庄村村书记闫金保透露,该农户并非故意设置隐患只是电线闲置多年未处理,事发时临时用电才触发事故。 但截至 9 月底,该农户既未露面道歉,也未提出赔偿意愿,家属多次联系均被拒绝。 律师解释:“这类案件需先明确各方责任比例,农户、电力部门的责任划分可能要耗时数月,对急需用钱的家庭来说太熬人。” 好在法律援助的介入让维权出现一丝曙光。工作组联系的公益律师已免费接手案件,正在收集电力部门巡查记录、保护器维护档案等关键证据。 9 月 24 日,律师陪同张女士到供电局调取资料,却被告知 “部分记录遗失”,只能提供事发后的整改文件。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取证难、耗时长,可家里已经快撑不下去了。” 张女士说,两个弟弟留下的 15 万元债务已到期,银行催款电话每天都在响起。 如今这个家庭的生活已陷入停滞。哥哥的妻子每天清晨五点就要起床做零工,傍晚回家还要给公婆做饭、辅导两个孩子功课; 弟弟的妻子则在村支书帮助下,在镇上的山药加工厂找了份分拣工作,月薪不到 3000 元。两位老人白天守着空屋,总会不由自主地走到村口,望着通往龙口村承包地的方向。 那里的山药藤蔓早已干枯,没人敢去收割,怕触景生情。 四个孩子还不知道父母离世的真相,每次问起就被告知 “爸爸去外地挣钱了”。9 岁的大侄女最近总拿着爸爸的照片问:“为什么爸爸不接视频电话?” 这话总能让家里人瞬间沉默。张女士只能偷偷抹泪,然后强装笑脸哄孩子:“等爸爸挣够钱,就给你买新书包。” 9 月 26 日,律师传来消息,案件材料已基本整理完毕,预计 10 月中旬可正式起诉。但张女士心里清楚,即便胜诉,赔偿款到位也可能是半年后的事。 电力部门的隐患排查仍在继续,可这些举措换不回她的两个弟弟。 唯一能确定的是,她必须撑下去,为了弟弟们留下的老人和孩子,也为了给逝去的亲人一个交代。   信源:河南一对兄弟自家农田触电身亡,家属发声!当地:依法诉讼解决,绝不回避责任2025-09-25 16:49·潇湘晨报·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