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尹梦奇摄影李志强
9月26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四川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治理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四川扎实推进‘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治理’,重点聚焦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涉案财物管理处置不规范、维权周期长、执行难、信用修复难、侵害企业商誉等六个方面问题靶向发力、综合施策,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法治获得感。”会上,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汪兵表示。
汪兵
民营企业在地方经济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其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汪兵从规范涉案财物管理处置和破解“执行难”两个方面,介绍了四川相关工作安排。
涉案财物查封处置一直受到市场主体高度关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范的重要问题之一。这次专项治理对2023年以来的涉企问题案件进行全量排查纠治,集中解除了一批查封财物,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被执行人依法采取“活封”“活扣”“活冻”举措,最大限度降低执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其中,关于深入治理涉案财物强制措施适用及管理处置不规范问题。下一步,针对不规范问题,严格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对与案件无关的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坚决杜绝超标的“查扣冻”以及一冻了之、久冻不解。针对不及时问题,加强跨部门沟通协作,探索易贬值易损毁财物先行处置、委托处置的工作职责、流转程序,健全先行处置配套机制,在不干扰诉讼程序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及时完成财物价值认定、变现、缴库,实现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
涉企执行和信用修复,一个涉及企业财产,一个关乎企业信誉,对企业存续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开展专项治理以来,通过优机制、聚合力,已累计办结涉民营企业为债权人案件91333件,执行到位金额348.97亿元,同时,精准做好信用惩戒和修复工作,解除限制消费措施11173次,解除失信惩戒措施3154次。
其中,关于深入治理执行难、信用修复难问题。下一步,四川将深化“执行110”工作机制,强化“立、审、执”衔接机制,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应执尽执。此外,将用好活封活扣、破产重整等措施,允许在法律框架内合理使用经营性财产,最大限度增强资产流动性,以“活水养鱼”助力企业纾困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