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手起刀落,将拦路白蛇斩成两段。刘邦离开后没多久,一个白发老太太赶来了,她见了被一刀两断的白蛇,嚎啕大哭,有人问她缘由,老太太说的话让人大惊失色。 公元前209年,在芒砀山三十五岁的刘邦攥着半块凉透的黍米糕,望着山路上晃悠的火把。 此时,他刚放走最后一批要送骊山修皇陵的囚犯。 官府的悬赏令估计已经贴满了沛县城门。 作为泗水亭长,他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如今倒成了“通缉犯”,只能带着十几个不愿走的兄弟躲进这片荒山。 刘邦不是怕黑的人,可那天的雾格外邪乎。 他喝了半壶私藏的浊酒,看着身边缩成一团的兄弟,骂了句“怕个鸟”。 随手,就抄起腰间的青铜剑就往前面走。 没一会,探路的阿三连滚带爬回来报:“哥,前面有条约桶粗的白蛇,堵着路,眼睛红得像烧红的炭!” 刘邦把剑把地上一杵:“蛇而已,能吃了我不成?” 随后,喝了口酒喷在剑刃上。 侍从们面面相觑,却没人敢拦。 因为这个亭长平时吊儿郎当,真发起狠来,连县令的轿子都敢砸。 山路两旁的荆棘刮得衣裳哗哗响,刘邦的靴底沾着泥,一步步逼近那团白影。 等看清时,他倒抽了口冷气。 白蛇盘成磨盘大,吐信子的声音大的瘆人。 可酒劲上来了,他反而笑了:“挡我刘邦的路,活腻了?” 剑光闪过,只听“咔嚓”一声,蛇身断成两截,血喷在刘邦脸上。 他抹了把脸,冲身后喊:“瞧见没?连蛇都怕我!” 兄弟们凑过来,看着地上还在抽搐的蛇尸,腿肚子直打颤。 这哪是醉汉,分明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狠角色。 刘邦带着人继续赶路,没把斩蛇当回事。 可第二天清晨,山路上多了个白发老太太。 她跪在蛇尸旁,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儿是白帝子,化作白蛇守在这儿,今日被赤帝子杀了,叫我怎么活啊!” 路过的人凑上去问,老太太只是哭,不说别的。 等人群围得多了,她突然抬起头,死死盯着他们:“你们等着,赤帝子要取代白帝子,天下要变天了!“ 说完,她抹了把脸,转身走进雾里,眨眼就没了踪影。 这事儿传得比山风还快。 兄弟们跑来找刘邦,脸色煞白:“哥,那老太太说的是你?你是赤帝子?” 刘邦一开始还骂“瞎扯淡”,可看着兄弟们眼里的敬畏,他忽然明白了,这世上的人,宁愿信天命,也不信自己的拳头。 更邪乎的是,没过几天吕雉带着人来找他。 当时刘邦躲在草丛里,官兵就在眼前,可吕雉一眼就瞅见了他:“你头上有七彩祥云,我能看见!” 官兵们凑过去看,只看见一片野蒿子。 吕雉的话传出去,刘邦“天命之子”的名声算是坐实了。 连他老婆都能看见祥云,这哪是普通逃犯? 刘邦不是傻子,他知道这“天命”是自己捡来的。 可他没拒绝,反而顺着说:“既然老天爷让我站这儿,那就干吧。”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沛县郊外喝酒,拍着桌子喊:“秦要完了,我也该出头了!” 他带着兄弟们下山,扯起“赤帝子斩白蛇”的旗号。 沿途的百姓听说后,纷纷拎着锄头跑来投奔:“刘邦是天命所归,跟着他准没错!” 其实哪有什么祥云、白帝子?不过是刘邦借了个“天命”的壳子,把一群想活命的人聚在一起。 他要的不是当神仙,是要当能推翻秦朝的人。 刘邦的队伍越滚越大。 他攻沛县、破秦关、约法三章,每到一地,都有人讲他斩蛇的故事。 有人说那白蛇是秦始皇的化身,斩蛇就是斩秦。 有人说刘邦是真龙天子,天生该坐龙椅。 不管真假,这些故事帮他攒够了人气。 当他打进咸阳时,秦王子婴捧着玉玺跪在城门口,承认“天命归刘”。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建立汉朝。 他坐在龙椅上,想起当年斩蛇的夜晚,忽然笑了。 因为,那把剑劈碎的不只是白蛇,还有秦朝的暴政,和他自己的逃犯身份。 后世有人说,斩蛇是刘邦编的神话,也有人说,那老太太是他的手下装的。 可不管真相如何,这个故事都藏着最朴素的道理。 刘邦不是天生的皇帝,他用一把剑、一个传说,把一群想活命的人绑在一起,最终成了天命所归的人。 就像老辈人常说的:“人心齐,泰山移。” 刘邦的“天命”,不过是他懂人心。 他知道,要让别人跟着自己卖命,得给他们一个信的理由。 而那条白蛇,不过是他走向帝位的第一块垫脚石。 如今再看芒砀山的雾,或许还能看见当年刘邦的影子,一个醉醺醺的亭长,攥着剑,劈开了一条通向天下的路。 而那条白蛇,早就成了传说,只留下“赤帝子斩白蛇”的故事,在历史的风里飘了几千年。 主要信源:(《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