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董卓进京,“收拾”何太后的那一幕啊,说真的,每次翻到史书那个章节,都有点头皮发麻,人类的恶意和无力感,在纸上被描得淋漓尽致。 公元189年,在洛阳皇宫里,十四岁的汉少帝刘辩攥着母亲的衣角,躲在长乐宫的珠帘后。 这一年,一个叫董卓的西北军阀,带着三千西凉兵,把这朵开在权力巅峰的“太后之花”,连根拔起。 何太后不是天生的掌权者。 她入宫时只是个“贵人”,全凭一股子狠劲往上爬。 东汉后宫的生存法则,向来是“母凭子贵”。 何贵人怀孕时,为防其他妃子下毒,竟亲手掐死了刚出生的女儿,再谎称“皇子降世”。 这一招够绝! 灵帝爱子心切,她被封为皇后,儿子刘辩出生,她成了太后。 更狠的是对付婆婆董太后。 董太后是灵帝生母,本就压她一头。 何太后趁董太后联合宦官谋立少帝刘协之机,反咬一口,说董太后“私通宦官”,逼得灵帝收回董太后玺绶。 没过两年,董太后暴毙,宫里都传是何太后下的毒。 从此,何太后成了洛阳最有权势的女人。 她坐在长乐宫的凤位上,看着哥哥何进当大将军,看着宦官们跪在她面前递文书,看着士族官员为了巴结她。 就连十常侍的首领张让,见了她都得喊“太后圣明”。 可她没料到,权利的根基早就被腐蚀了。 何进是个蠢人。 他身为大将军,手握京城禁军,却总被宦官骂“没脑子”。 十常侍想杀他,他吓得赶紧跑去找妹妹商量。 等打破何太后开始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处决宦官的时候,他又赌气要“清君侧”,私召董卓带兵进京。 这一招,就是催命符。 其实,董卓早盯着洛阳的乱局。 这西北汉子,从小跟羌人拼刀子,靠镇压黄巾起义攒下西凉铁骑。 他早说过“天下要乱,吾当乘势”,此刻正愁没借口进京。 何进的诏书一到,他立刻点三千兵往洛阳开。 更绝的是他的“疑兵计”。 白天带兵进城,夜里又悄悄拉出城,次日再浩浩荡荡开进来。 连着折腾四五天,洛阳城的官员们都慌了。 这西凉军到底有多少人?谁还敢出头拦他? 何进没等到董卓,先等来了杀身之祸。 十常侍见他带兵逼近,派宦官假传圣旨,骗他进宫“议事”。 刀光一闪,何进的脑袋滚在地上。 何太后听到消息时,直接愣了,因为她知道自己的靠山没了。 董卓进洛阳那天,何太后还在长乐宫烧香。 她听见外面喧哗,掀开帘子,正撞见西凉兵的刀枪。 董卓没急着杀她。 他知道,何太后活着,能当他的“政治盾牌”。 他先是杀了何进的弟弟何苗。 那家伙之前跟何进不和,现在又想投靠自己,留着是个隐患。 接着,他把何太后从长乐宫迁到永安宫。 曾经能随意罢免三公的太后,现在连口热水都得自己吩咐小太监烧。 何太后此刻终于明白,自己不是被软禁,是被宣判了。 半个月后,董卓带着毒酒来了。 他虔诚的跪在何太后面前:“太后,您当年毒杀董太后,如今该还了。” 何太后抓着他的袖子尖叫:“我是太后!你敢弑君?” 董卓甩开她:“您早不是太后了。少帝年幼,该由我来管。” 何太后抱着少帝哭,骂他是“国贼”。 可宫外的西凉兵举着刀,那杯毒酒,她到底喝了。 何太后死了,董卓成了洛阳说一不二的主。 可他没想到,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他先是废了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 满朝文武跪在朝堂上,没人敢抬头。 因为谁都知道,这皇帝只是个傀儡。 接着,他纵容西凉兵在洛阳烧杀抢掠。 更过分的是,他“奸乱公主,妻略宫人”。 有次他喝醉了,指着少帝骂:“你老子当年要是不听何进召我,哪轮得到你在这儿坐着?” 这些事传出去,天下人骂他“国贼”。 可董卓不在乎。 因为他有西凉铁骑,有吕布当义子,他觉得没人能撼动他。 直到迁都长安。 为了躲避袁绍的关东联军,董卓下令“迁都”。 他没准备,只喊了一句“洛阳百姓跟我走”。 近百万百姓背着包袱上路,路上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 到了长安,粮食不够吃,老弱妇孺饿死街头,新来的和本地人为了抢粮打架,血流成河。 长安成了人间地狱。 192年,司徒王允联合吕布,设计杀了董卓。 他的脑袋被挂在城门上,百姓们用石头砸。 可东汉的气数,早被他耗光了。 他死后,李傕、郭汜接着乱政,再后来,袁绍、曹操、刘备、孙权,天下分成了十三块。 有人说董卓是“暴君”,有人说他是“枭雄”。 可剥开这些标签,他不过是个被时代推上浪尖的粗人。 他不懂政治不懂民心。 他以为杀了何太后、废了少帝,就能坐稳江山,却忘了,权力的根基,从来不是刀把子,是人心。 这,或许就是189年,最痛的领悟。 主要信源:(光明网——《三国演义》中“曹操起兵伐董卓”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