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赵奕宁东营报道
9月25日下午,东营市新闻办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七场--市大数据局专场。东营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军,市大数据局数据资源和数字经济科科长王文静,市大数据中心政务服务科科长史国强,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要素保障科副科长梁延昌,东营区大数据服务中心副主任商飞飞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东营市大数据局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东营市大数据局按照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统一安排,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规范数据管理,全市大数据“汇、治、用”体系不断完善,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
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导。持续健全法治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法治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科室负责人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将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情况作为党组和班子成员年终述职报告重要内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效。出台《东营市市级政务数字化项目管理办法》,实施全流程项目管理,推动政务数字化项目集约、高效、规范建设。持续深化法治理论学习,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大数据讲堂等形式,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宪法、民法典,以及数据安全法等大数据领域重要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持续做好法律知识宣传,通过组织系列专题讲座、“数字强市”宣传月、“智慧设施”进社区等活动,大力宣传《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普及大数据法律知识。近期,针对8月1日起施行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召开了宣贯培训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会前学法,深入系统开展条例宣贯活动,为全市政务数据安全有序高效共享利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聚焦垒台筑基,持续夯实数据创新发展底座
将法治观念贯穿到数据“汇、治、用”体系建设全过程,夯实数字发展基础,保障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数据基础制度逐步完善,在国家、省大数据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体系下,积极开展创新探索、先行先试。按照国家、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求,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管理办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案等,为数据确权、授权运营、流通交易提供制度保障。正在出台《东营市政务数据共享暂行办法》,明确数据共享责任,细化数据共享流程,为各级各部门提供“操作指南”。启动了《东营市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办法》立法,目前正在开展调研工作。数据平台实现高效支撑,市大数据平台持续升级完善,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数据汇聚共享的“总枢纽”。成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心、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中心,建成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平台,数据资产入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正在推进东营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华泰国家级“企业可信数据空间试点”等重点项目。数据市场氛围日益浓厚,举办了黄河流域数据要素创新发展交流大会,牵头成立9省20市数据要素联盟。连续两年举办“数据要素×”大赛,今年拓展到15个赛道,27个作品入选山东分赛决赛,入围数量保持全省前列,“构建华泰纸业可信数据空间,促进产业上下游价值共创”获工业制造赛道全省第一,“数据要素链动应急未来,融合通信赋能救援新生态”获应急管理赛道全省第一。
坚持依法用数,大力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通过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始数据不出域”前提下,深挖数据价值,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便民服务方面,持续塑强“爱山东·畅东营”服务品牌,形成全市移动服务“总入口”,“掌上办”“零跑腿”服务不断优化,创新推出“视频办”“证明直通车”等应用,进一步优化了群众“掌上办”服务体验。精准治理方面,建成东营“城市大脑”,打造了“5+1”能力体系,开发了“数字驾驶舱”移动端,形成经济运行、招商引资、财政情况等16大专题,初步实现“一屏观全市、一网管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东营市首创的“DeepSeek+信访”被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信访局推介。人工智能与健康、医保、人社、应急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服务成效。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通过建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试点,推动智慧社区提质扩面等,以数据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东营市和各县区全域通过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评估,提前一年全面达标,也是全省唯一首次全域通过最多的地市。
下一步,东营市大数据局将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奋力攻坚,加力突破,全面深化数字赋能,持续提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水平,努力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大数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