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伙寻母7年哭崩舞台!当年嫌妈“笨”,如今拼了命要找她 2021年《今生缘·等着我》的录制现场,聚光灯打在北京小伙王征身上,他攥着拳头的手背上青筋都蹦出来了。当那扇写着“希望”的大门往两边缓缓拉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被工作人员搀着挪出来时,王征跟按了加速键似的冲过去,张开胳膊就把老人搂紧,“妈妈”俩字喊得嗓子都劈了,哭声混着掌声在大厅里撞来撞去,台下观众的眼泪跟开了闸似的,谁看了不跟着鼻子发酸? 老人抬头盯着他看,眼神先是像蒙了层雾似的迷糊,三秒不到突然亮得跟通电的灯泡,扯着不太利索的嗓子喊:“是!他是我儿子!”母子俩抱着哭成了泪人,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失散了半辈子——还真差不多,这一别,就是7年。 从那天起,王征的人生像被按了“寻母模式”,上学时省下饭钱就往周边城市跑,工作后更是把大半个中国的地图踩出了脚印。有回刷公众号,看到山东滨州救助站发的照片,里头的阿姨跟妈妈长得像一个模子刻的,他连夜请假买了高铁票,坐了仨小时车冲过去,结果凑近一看,对方左胳膊光溜溜的,没有妈妈小时候烫伤留的疤。当时他站在救助站门口,太阳晒得人发晕,心里却跟揣了块冰,凉得透透的。回程的火车上,他盯着窗外的树影,嘴里翻来覆去念叨“要是她是妈妈多好”,那股子委屈劲儿,连邻座大妈都偷偷递了包纸巾。 这事儿说起来,得倒回2014年的北京。那会儿王征还是个初三学生,每天被数学题、英语单词压得喘不过气,觉得上学跟嚼蜡似的,没一点滋味。回家想找个人吐槽,一瞅见妈妈就把话咽回去了——他妈妈小时候发过一场高烧,脑子就停在了五六岁,说话含含糊糊,除了给穿衣服、煮碗面条,啥也干不利索。那天下午,他跟没头苍蝇似的,没跟妈妈说一声,扭头就扎进了家附近的网吧,想着“放空两小时,啥烦恼都没了”。哪知道第二天早上揣着空肚子回家,推开门,屋里静得能听见钟摆响,妈妈不见了! 王征当时腿都软了,脑子里“嗡”的一声,跟炸了锅似的。他太清楚妈妈的情况,肯定是发现他没回家,急得团团转,出门找他时迷了路。他跟爸爸兵分两路,把家附近的公园、胡同、亲戚家翻了个底朝天,逢人就问“见着个50来岁、说话不太清楚的阿姨没”,每次出门时胸口揣着的希望,回来时都凉得像块石头。有天傍晚,他站在空荡荡的巷子口,扯着嗓子喊“妈妈”,声音喊哑了,只有墙根的回声应他,眼泪混着汗珠子往下掉,那时候他才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以前咋就那么浑呢? 妈妈雨天倒拿着伞去学校接他,他怕同学笑话,皱着眉凶妈妈“以后别来”,转头就跟同学说“那是邻居阿姨”;妈妈学着炖牛肉土豆,把土豆煮成了泥,他摔了筷子就吼“不会做别瞎逞能”,完全没看见妈妈攥着锅铲的手在发抖;甚至在公园,妈妈蹲在池塘边捉了蝌蚪,举着瓶子跟献宝似的跑过来,笑得像个小孩,他还撇嘴说“你咋永远长不大”。那些当时觉得“烦得要命”的事儿,后来成了他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时,最想抓却抓不住的回忆。 现在网上总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可王征这事儿,偏偏戳中了更扎心的点:我们总在“拥有时嫌东嫌西,失去后追悔莫及”。小时候觉得爸妈跟不上潮流,嫌他们发的表情包土,嫌他们管得宽,嫌他们做的饭没外卖好吃,可真等哪天回家没了热乎饭,没人在耳边叨叨“穿秋裤”,才发现那些“嫌弃”的背后,全是藏不住的在乎。 有人说王征傻,花7年时间找妈妈,耽误了工作也耽误了恋爱,可他在舞台上说的话,比啥都实在:“以前觉得妈妈笨,啥都做不好,现在才知道,她那点本事,全用在疼我身上了。”这话听着普通,却像根针似的扎在人心尖上——我们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时候?把最不好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把“我妈不懂我”挂在嘴边,却忘了她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她的“笨拙”,可能已经是她能给出的全部。 王征是幸运的,7年还能找着妈妈,可现实里,多少人等着等着,就真的“子欲养而亲不待”了?现在想想,那些被我们吐槽的“老妈式唠叨”,那些做得不完美的家常菜,不就是生活最实在的烟火气吗?别等失去了才明白,爸妈的“不完美”,才是这辈子最该珍惜的宝贝。寻亲男孩 寻亲女孩刘佳佳 儿童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