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升级?罗智强下场,和郑丽文一起“围攻”郝龙斌,信号不一般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战鼓已经擂响,这场看似围绕郝龙斌、郑丽文与罗智强等人的权力角逐,实则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最深层的困境。 在“改革求生”的迫切呼声与“派系依赖”的政治现实之间,国民党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自我拉扯。 候选人们提出的迥异路线,无论是拥抱传统还是高举革新,都无法挣脱这一核心矛盾的束缚。 表面上,这场选举呈现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之争,但拨开言辞的迷雾,所有路径的终点都清晰地指向了同一个目标。 前副主席郝龙斌的参选,便是一次典型的“攘外优先”战略布局。 而罗智强与郑丽文则代表了“安内为先”的革新呼声,他们觉得,国民党要是不对自己下狠手,解决内部一堆烂摊子,根本别想赢回民心。 罗智强猛批“人头票”和金钱政治,想彻底重塑选举规矩,郑丽文则拿“世代交替”说事,喊着要给中生代让路。 这些看似激进的改革,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党更有战斗力,好应对未来的挑战,所以说,这哪是路线之争,分明是关于怎么赢的战术辩论罢了。 有意思的是,就算都打着“改革”的旗号,玩法也完全不同,这两种声音还正好合在一起,把代表传统势力的郝龙斌给围住了。 罗智强就像个“制度啄木鸟”,他要改的是冷冰冰的“程序正义”他毫不留情地揭开党内选举靠派系动员、买票固桩的伤疤,强调比的应该是理念和能力,而不是谁背后的大佬更有实力。 这种从根上刨问题的反思,确实在基层和网上赢得了一些叫好声。 郑丽文就聪明多了,精准戳中了中生代和年轻党员上不去位的痛点,她的改革更多是在讲人事和权力交接,把自己打造成年轻人的代言人,想吸走那些早就烦透了论资排辈的选票。 一个谈制度,一个谈人事,两股批评的声浪汇在一起,直接给郝龙斌贴上了保守、陈旧的标签。 可是,不管候选人的口号喊得多响,谁都绕不开国民党内最真实的游戏规则,派系。 这股看不见的力量,不仅决定了谁有实力参选,也给所有改革画下了一条跨不过去的红线。 郝龙斌能出来选,本身就是一出派系合纵连横的大戏,台中市长卢秀燕不选了,他立马和“战斗蓝”领袖赵少康联手。 更讽刺的是,高举改革大旗的郑丽文,她民调能领先,靠的恰恰也是传统派系。 军系、连家还有地方山头都在背后支持她,这就很明白了,就算你想当“改革者”,也得先拿到旧势力的入场券,改革的纯粹性在现实面前不值一提。 罗智强的处境,正好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他靠着鲜明的改革口号拿到了将近不少的支持率,可一到筹钱和基层动员这些硬碰硬的环节,就显得力不从心。 这活生生地说明了,没有强大的派系撑腰,再好的理念也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说到底,这场选举与其说是国民党的路线抉择,不如说是它与自身历史问题的一场艰难博弈。 现在形成的对峙,再加上罗智强在外围不停地敲打,正是党内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 不管最后谁赢了,都得面对改革呼声和派系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怎么走好这根钢丝,将决定国民党能否真正走出困局。 信息来源:海峡导报 2025-09-20国民党议员:罗智强、郑丽文也有爆发力,郝龙斌非十拿九稳 中评网 2025-09-23罗智强拚党魁走基层路线 盼人头党员别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