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今天我们娘俩实名出镜,实名坦白,我要说实话

五常大米卖得贵,农民却赚不到?真相太扎心,超市里随便一包稻花香都要八九十,宣传里全是“黑土地孕育”“口感清甜”,可为啥种米的农民却拿着极低的收购价?这中间的差价到底被谁赚走了? 后来才搞懂,这根本是条“利润分配失衡”的产业链。农民看似是源头,实则是最没话语权的一环。种一亩稻花香的成本高得吓人:承包土地、雇人干活、买化肥种子、农机折旧,可收购价往往就比成本高一点,一斤稻子赚不到一块钱。 真正的大头全被中间环节分走了。大米从稻田到餐桌,要经过加工商、经销商、零售商好几道手。有调研显示,经销商的附加成本最低,定价空间却最大,到了销售终端价格直接“飞涨”,这就是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陷阱。我们买的高价里,更多是品牌溢价、包装费和渠道费,压根没流进农民口袋。 更坑的是造假乱象。市面上好多“五常大米”其实是外地米贴牌的“过水米”,低价冲击市场后,真五常米卖不上价,米企还趁机压低收购价。去年就有农户说,自家的水稻堆着卖不出去,要么被压价要么没人收,辛苦一年全白干。 现在终于明白,我们吃的贵价米,农民根本没尝到甜头。那些“有机”“正宗”的标签背后,藏着的是产业链最底端的无奈。希望有一天,好米能卖上好价,而这价钱,真的能给到种米的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