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突发!亲俄政党在德国第一经济州北威州选举中大胜票数翻3倍,法国突发大规模示威,英国多地亮红灯,整个欧洲右转,民众不满程度大幅度上升,欧洲真的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 最近这阵子,欧洲政坛的动荡真让人看不过眼,尤其是德国北威州那场地方选举,简直像一记闷棍砸在传统政党头上。北威州是德国人口最多、经济最重的州,工业底子厚,失业率低,本来是社民党和基民盟的铁票仓,结果9月14日的市政选举一出,远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直接翻盘,得票率从五年前的5.1%蹿到16.5%,差不多三倍的涨幅,一下子挤进第三位,只落后于赢家的基民盟和第二的社民党。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炸锅,因为AfD这党一向被贴上极端标签,亲俄立场明确,反对援助乌克兰,还老抨击移民政策,现在居然在西部经济心脏地带站稳脚跟,说明老百姓对现状的怨气积得有多深。 说起AfD的突破,得从经济痛点说起。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去年底俄乌冲突升级后,天然气和石油进口卡壳,化工、汽车这些支柱产业直接遭殃。工厂减产,失业率小幅上扬,电费天然气账单翻番,普通家庭的开支直线上升。AfD抓住这点,宣传口号直白,就说要重启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让老百姓用得起暖气,吃得上热饭。这话听起来接地气,比传统政党天天嚷嚷的“捍卫民主价值观”来得实惠。选举数据摆在那儿,初步统计显示,AfD在工业城镇的得票特别高,那些失业工人和中产阶级觉得主流派光说不练,选AfD至少是场赌注。基民盟总理弗里德里希·梅尔茨的党虽赢了,但票数没拉开多大,社民党和绿党则继续下滑,这局面让柏林的联合政府更头疼,远右势力渗透西部,等于在传统大本营开了个口子。 这股风没止步于德国,法国那边9月18日直接爆发出全国性罢工浪潮,规模大到让马克龙政府喘不过气。工会牵头,铁路、教育、电力、医疗这些关键行业全卷进来,据官方数据,全法国超过50万人走上街头,单巴黎就有5.5万,全国250多场游行示威,交通瘫痪,公共服务基本停摆。这不是头一回了,今年夏天法国政局就乱套,议会选举后马克龙的中间派丢了多数,新上任的总理弗朗索瓦·贝鲁搞紧缩预算,砍公共开支,涨退休年龄,工会火了,直接喊出“封锁一切”。抗议焦点是财政赤字和生活成本,法国债务堆积如山,比美国还棘手,失业率高企,通胀压顶,俄乌战事又推高能源价,民众买不起面包和汽油。贝鲁的计划本想稳住欧盟的财政要求,结果适得其反,工会说这是在劫贫济富,示威者多是中低收入阶层,他们觉得政府更在意布鲁塞尔的面子工程,而不是老百姓的饭碗。马克龙的民调一路探底,这次罢工后,法国政坛的裂痕更大,左翼和右翼都借机发力,极右国民联盟的勒庞已经在旁虎视眈眈。 英国的情况更乱,多个地方亮起红灯,警戒级别拉满,今年夏天反移民抗议就没消停过。6月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先起头,一桩涉嫌性侵案点燃导火索,骚乱从当地扩散,年轻人砸车烧屋,警察出动水炮和防暴队,逮捕上百人。8月伦敦东区和桑德兰又跟进,远右团体组织街头集会,反对政府用酒店安置难民,喊着“英国优先”,结果和反示威者撞上,扔瓶子、砸窗,伤者不少。9月13日伦敦市区再爆冲突,警察报告说抗议者袭击警员,用投掷物和肢体冲撞,红灯警示灯在多地闪烁,巡逻车队加班加点。北爱尔兰的骚乱延续到9月,社交媒体上有人号召高峰期堵路,社会秩序摇摇欲坠。英国这几年移民潮猛,经济复苏慢,NHS医疗系统超载,住房短缺,民众对保守党工党两头都失望,转而支持改革党这样的右翼势力。去年底的骚乱就逮捕1800多人,今年卷土重来,慈善组织说社区创伤深,穆斯林女性和儿童受影响最大,心理健康问题激增。政府忙着平息,但根子在经济不平等和身份焦虑上,街头红灯不灭,说明底层不满已经到临界点。 放眼整个欧洲,这波右转潮不是孤例,而是连锁反应。2025年选举年,远右政党在多国领跑民调,德国AfD、法国国民联盟、意大利兄弟党、荷兰自由党、瑞典民主党,全都借着经济疲软和移民争议上位。欧盟数据显示,通胀虽降到3%左右,但能源价和食品价还高,失业率在南欧徘徊10%以上,德国这样的北部强国也掉到5.5%。俄乌战打到现在,欧洲制裁俄罗斯自伤八百,天然气依赖挪威和美国LNG,但成本翻倍,工业竞争力下滑。移民问题更敏感,地中海偷渡船络绎不绝,德国去年接纳百万难民,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压力山大,民众觉得福利被分薄,安全感没了。民调显示,社会不信任感飙升,幸福指数报告指出,不满和孤立感推高民粹支持率,选民投右翼不是因为极端理念,而是对主流派的无力感。 为啥欧洲走到这步?说白了,疫情后遗症没清,俄乌冲突雪上加霜,全球供应链断裂,通胀像病毒一样传。欧盟的绿色协议本想转型能源,但短期内工厂关门,工人丢饭碗,右翼就拿这当靶子,说是精英的环保梦魇老百姓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