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宣布“解决台湾问题时间已到”,就不会给台湾反应的时间和外力介入的机会?台湾有舆论认为,赖清德缩头了,从赤裸裸“台独”缩回到“中华民国”立场;而独派急了,抱怨其未展现台独金孙务实台独工作者本色,反而比蔡英文更重中华民国,轻台湾独立。 近年来,台湾局势不断紧张,特别是在两岸关系方面,大陆对台湾的战略施压日益加强。大陆在军事、经济、法律和外交等方面逐步升级的政策。 显示出其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逐渐明确提出解决台湾问题时间已到的立场,面对这一形势,赖清德上台后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在大陆持续施压的情况下,赖清德必须在台独的传统支持者和现实政治的压力之间找到平衡。 尤其是在独派的期待和大陆的实际行动面前,如何确立自己的台湾立场,成为摆在赖清德面前的重大挑战。 赖清德上任之前,独派人士寄望他能够成为台独金孙,推动实际的台湾独立,突破蔡英文政府的保守立场。 然而,面对大陆对台湾的强硬政策,赖清德的立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他开始更加谨慎地回应两岸问题。 尤其是在面对大陆的军事、经济以及外交四管齐下的压力时,赖清德逐步采取了更加保守的态度,试图在保障台湾利益的同时避免直接挑衅大陆。 大陆的施压不仅仅局限于外交和政治层面,还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对台湾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军事方面,大陆频繁举行大规模演习,例如2024年5月23日的联合利剑-2024A军演,数十艘舰艇从福建出海,航母战斗群在台湾东部海域巡航,战机飞过金门。 火箭军进行导弹试射,形成了对台湾的全方位封锁,这些举措不仅是演习,更多的是对赖清德的一次警告,传递了大陆准备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强烈信号。 不到半年,2024年10月14日的联合利剑-2024B军演更为猛烈,153架军机、34艘舰艇围绕台湾全岛展开,持续13小时,商船航道被迫调整。 无预警的军事行动表明,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不仅愈加坚决,而且采取的手段也越来越高压,进一步逼迫赖清德在两岸问题上作出选择。 法律上,大陆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的意见》,表明对台独活动采取严厉打击政策,对台独分子和支持者实行从严从快的司法审判。 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终身监禁、没收财产等,这让赖清德的台独立场受到巨大的法律压力,经济领域,尽管2024年两岸贸易有所增长,但大陆对台湾的经济打压逐渐加剧。 大陆暂停了ECFA协议的部分早收清单,取消石化机械关税优惠,并对台湾商品实施严格的海关检查,这些措施使得台湾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工厂订单减少。 台湾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外交上,台湾的邦交国数量持续减少,国际上对台湾的支持也越来越薄弱。 特别是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大陆代表的“一中”立场得到了更多国家的支持,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孤立状态日益加重。 面对大陆不断加大的施压,赖清德的立场逐渐发生了转变,在2024年10月5日的双十国庆讲话中,他提出了中华民国台湾是祖国,北京是另一个这一立场,明确强调两岸的互不隶属。 这一讲话被岛内媒体解读为赖清德从赤裸裸的台独立场退回到中华民国框架之内,相较于独派期待赖清德能大力推动台独,他的表态显得格外保守,并且避免了触及大陆的底线。 这一转变迅速引起了岛内舆论的广泛关注,独派人士对此反应强烈,他们认为赖清德没有展现出作为台独金孙的本色,反而在面对大陆压力时表现得比蔡英文更保守。 独派人士通过社交媒体和组织声明,表达了对赖清德的强烈失望,指责他在关键问题上妥协,未能推动台湾的独立进程。 这一反应不仅暴露了岛内在台独问题上的分歧,也突显了赖清德在独派与现实政治之间的艰难抉择。 赖清德的立场转变深刻反映了台湾社会在两岸问题上的深刻分裂,独派与主流民意的对立加剧,赖清德的言辞和政策开始被视为对台独理想的背离。 一方面,赖清德必须应对大陆的强大压力,避免激化两岸冲突;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应对独派的强烈期待,维持自身的政治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赖清德可能采取了一种低调保守的策略,他通过回归中华民国立场,试图平衡独派的要求和大陆的压力。 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两岸紧张局势,但也让他面临着极大的内外压力。 为了稳定政权,赖清德不得不选择妥协,尽管这种妥协可能导致独派支持者的不满,甚至进一步加剧台湾社会的政治分裂。 赖清德在大陆压力和岛内独派期望之间的摇摆,反映了台湾当前两岸关系的复杂性。 这一变化不仅揭示了赖清德的政治困境,也让台湾社会的分裂问题愈加突出,在未来的两岸关系中,赖清德如何平衡内外的压力,将决定台湾未来的政治走向。 新京报2024-06-21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