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从“可办能办”到“好办易办快办”重庆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王钰)9月24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举行,介绍“十四五”时期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展成效。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也承担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任务。”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大伟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以健全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由“可办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

9月24日,“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举行,本场介绍“十四五”时期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展成效。图为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大伟介绍有关情况。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李一鸣摄

打造“一窗通办”综合业务窗口。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局综合业务受理窗口,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36项业务“一窗通办”,专利申请受理由5个工作日缩减为3个工作日,专利权质押登记网上办理由5个工作日缩减为2个工作日,商标事务受理实现当日办结。

建成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2024年12月,我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建成运行,围绕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领域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开展快速预审,极大缩短专利审查周期。其中,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由平均16个月缩短至6个月,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由平均8个月缩短至1个月,外观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5-7个工作日。

推动公共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在渝快办平台上建成运行“政务·知识产权在线”数字化应用,打通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平台专利、商标等7类数据接口,累计集成知识产权数据2.56亿条,开通专利预审等20余项知识产权服务事项线上办理通道,构建20余项知识产权项目线上申报系统,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为全市创新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实现“一平台通办、全链条服务、数字化赋能”。

织密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制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构建起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高端服务机构为引领,知识产权综合业务受理窗口、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站等基础服务网点为支撑的多元服务体系,推动商标业务受理、知识产权检索、业务咨询培训等基础性、普惠性服务向区县和基层延伸,实现知识产权服务全链条覆盖和普惠共享。同时,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2500家,从业人员超2.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