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工作组亲自到喜马拉山烟花爆炸地一看,发现现场垃圾遍地,满地狼藉,根本没清理 雪山脚下的草甸上,紫铜片闪着冷光,塑料桶翻在碎石堆里,电线缠在稀疏的草茎上,彩色烟花残渣盖在土黄色的植被上,风一吹,碎渣子顺着坡滚了几米 2025年9月19日下午,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热龙乡的喜马拉雅山脉山脊——海拔约5500米的地方,做了场叫《升龙》的烟花表演。事前他们发声明,说“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确保不留生态隐患”。结果央视工作组一到现场,全露馅了——引燃火药的紫铜块、废电线、塑料桶扔得满地都是,根本没清理 你知道高原的生态有多“脆”吗?那曲曾经悬赏10万种活一棵树,因为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60%,植被生长周期要几十年。踩坏一片草甸,可能要等十年才能恢复;扔个塑料桶,可能几百年都降解不了。之前江西三清山有三个人,在石峰上打了20多个趴钉,造成永久性损伤,结果罚了600万,还判了2年。这次烟花炸在喜马拉雅山,留下的垃圾比那20个趴钉的危害大多少倍?谁也算不清。现在官方已经成立调查组,要查两件事:一是审批手续有没有问题,二是环保措施为啥没落实 为什么这次事件让大家这么愤怒? ① 高原生态“伤不起”——草要长十年,树要活百年,垃圾一扔,可能永远嵌在土里; ② 品牌和艺术家“太傲慢”——事前吹“环保创意”,事后留一堆烂摊子,道歉像“走过场”; ③ 监管“掉链子”——这么高海拔的烟花表演,审批时有没有评估生态影响?有没有人去现场查过“清垃圾的能力”? 其实大家气的不是“艺术”,是“把雪山当秀场”的态度。普通老百姓去高原旅游,都知道把垃圾装包里带下山;牧民守着草甸,连牛羊都不敢多放。可有人觉得“搞艺术”就能例外——用雪山当背景板,拍几张“震撼”的照片,赚一波流量,却不管留下的垃圾要多久才能消掉。那些草甸是牧民的“生命线”,牛羊要吃,水土要靠它保持,一把烟花炸下去,不仅是垃圾,更是断了“根” 有网友骂得直接:“根本原因不是艺术家和品牌商,而是当地政府部门!手续是怎么审批过关的!!”这句话戳中了关键——环保不是“事后擦屁股”,是“事前把好门”。如果审批时就问清楚“有没有能力清垃圾”“会不会破坏生态”,哪会有现在的麻烦? 要我说,艺术可以“飞”,但脚得“站在地上”。喜马拉雅山不是某个人、某个品牌的“道具”,它是全人类的财富。就算要搞创意,也得先摸一摸脚下的土——这土能不能承受烟花的“热闹”?这草会不会因为垃圾“死掉”?道歉是应该的,但更该做的是“再也不碰这种事” 你觉得该怎么守住雪山的“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