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之畔,近2万亩的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正加速成形——它不只是一个产业载体,更是高明乃至佛山打造大湾区能源电力产业新高地的关键落子。
高明区近日举行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推介大会,向全国发出电力产业“邀请函”。这场以“能聚高明,电亮未来”为主题的推介会,不仅是产业园的亮相,更是高明瞄准佛山环两江先行区规划、将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打造为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
锚定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
在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明为何加快布局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这既是对环两江先行区规划的响应,也基于清晰的产业逻辑和现实需求。
“双碳”战略推动下,能源结构调整与电力系统转型进程加快。随着新能源装机量大举攀升,电网调节、储能、智能运维等领域需求激增。佛山今年明确提出:三年内打造千亿级电力装备产业集群。
作为“中国工业第四城”,佛山产业基础雄厚——聚集超4000家电力设备企业,是中压开关设备三大制造基地之一。高明具有坚实的机械制造与金属加工产业优势,发展电力设备产业,有基础,也有底气。
更关键的是,重大基建带来的能源需求正在裂变。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广湛高铁、珠肇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持续推进,高明从“湾区腹地”跃升为“交通枢纽”,机场运营、高铁牵引、临空经济区建设,都亟须强大、智能的电力系统支撑。
在多重利好叠加赋能下,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成为了高明承接电力产业项目的核心载体。其“一心一轴三区”的规划——涵盖研发、制造、检测与培训等功能,紧扣“全产业链”与“绿色低碳”的双重目标。
不难发现,高明加速抢占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新赛道,是一场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战略布局,瞄准成为大湾区绿色能源网络的重要支点。
三大优势赋能突围电力装备产业
在大湾区竞合格局中,高明的电力产业突围倚靠的是三大不可复制的优势:区位、产业、生态。
曾经偏居西岸的高明,“新机场+三大高铁”的新机遇大大提升了区位价值。物流成本下降、产业“出海”通道打开,高明有望成为电力装备国际化的桥头堡。
产业基础扎实且不断进阶。目前高明已集聚125家电力设备企业,包括安恒智能、佛山照明、天亿电气等一批代表性企业。今年6月,高明智能输配电控制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而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更以“全生态”思路推进建设。自园区规划建设以来,多家企业积极响应市区招商部门政企联合招商,为高明区引荐广东省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广东省电气行业协会等多个商协会,共同拜访企业超15家,项目投资总额逾70亿元,成功吸引奥文电气、宸锐智能等企业落户高明,推动“上下游协同、左右岸互补”的产业生态成型。
园区还与3所职业院校合作定向培养技工人才,15分钟生活圈内覆盖医疗、商业与自然景观资源,通过“生产-研发-生活”融合,打造“工作在园区、生活在景区”的模式。
以精准组合拳打造“绿色能源枢纽”
有基础、有机遇,更要有路径。高明的目标,不是单一产业园,而是服务整个珠江西岸的“绿色能源枢纽”。实现这一愿景,需打出一套精准的组合拳。
链式招商+以商招商,是其关键打法。高明瞄准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的“链主”企业,引入北控储能、万里扬储能等项目。更值得留意的是“以商招商”策略——聘请10名产业专家作为招商大使,吸引奥文电气、宸锐智能等企业落地。
避开红海、聚焦细分,是高明的差异化思路。没有盲目追逐特高压、大规模储能等激烈赛道,而是深耕变压器、智能电网、检验检测等环节,打出“技术+场景+生态”组合拳。富湾湖能源电力设备产业园布局的检验检测、科创孵化与技能培训三大中心,切实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区域协同,也在扩大产业“朋友圈”。高明与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达成合作,推动智能输配电产业深度融合。在推介会上,高明区为佛山市浙江省温州市商会颁发了“友好商会”牌匾,标志着跨区域产业协作迈出实质一步。
而营商环境,始终是隐形的竞争力。园区计划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破解企业环保痛点;推动与邻近化工园区形成“电力+化工”协同,延伸价值链。职教资源、医疗配套、生态景观等多维度支持,使高明在“硬装备”之外更具备“软实力”。
夜幕降临,富湾湖能源电力产业园内灯火通明。从这里出发的智能变压器将输送至大湾区千家万户;这里的储能系统,或许未来将助力“东数西算”的国家算力网络。
当机场、高铁、生态三重红利在此叠加,高明正在书写的不只是一座产业园的故事,更是佛山乃至大湾区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一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