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电影《731》散场时,那个小学生的话,戳中了所有人的软肋 电影《731》已经

电影《731》散场时,那个小学生的话,戳中了所有人的软肋 电影《731》已经播放至片尾,观众也开始逐渐离场,一名小学生站了起来:“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 你别说,当时在场的人几乎都愣了。原本窸窸窣窣收拾爆米花桶、拉着同伴讨论剧情的声音,瞬间就没了。有人刚迈开的脚步停在半空,有人下意识回头,想看看这话是从哪个孩子嘴里说出来的。影院的应急灯亮着淡淡的绿光,照在那孩子小小的身影上,声音不算大,却像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里,一圈圈涟漪荡开,撞得人心里发沉。 我当时坐在后排,清楚看见前排一个戴眼镜的大哥,悄悄把刚掏出来的手机又塞回兜里。他之前还在跟身边人吐槽,说电影里某些镜头太压抑,看完心里堵得慌。可那孩子的话一出来,他肩膀动了动,像是突然被什么东西噎住了似的,半天没再开口。 这就是孩子的视角吧,没有大人那么多复杂的感慨,没有“铭记历史”的宏大口号,就只是把散场的出口,和电影里那些没机会见到“光”的人做了对比。他可能还不完全懂731部队当年做的那些事有多残忍,不懂“冻伤实验”“活体解剖”背后是多少个破碎的家庭,但他一定从电影里感受到了那种绝望——那种连“向前走”都是奢望的绝望。 现在网上总有人说,年轻人对历史越来越模糊了。要么是抗日神剧把苦难拍成了笑话,手撕鬼子、裤裆藏雷,消解了战争的沉重;要么是短视频里的历史科普,就剩几句“勿忘国耻”的口号,没了具体的人和事做支撑。可那天在影院,我看着那个小学生,突然觉得这种担心有点多余。 真正的历史教育,从来不是靠说教。是电影里那个冻得发紫的手,是实验日志上冰冷的数字,是幸存者回忆里“想喝一口热水都难”的细节,把“苦难”两个字,扎扎实实砸进了孩子心里。所以他才会在散场时,把出口的光和“国泰民安”连在一起——他知道,现在能安安稳稳走出影院,吃一碗热乎的面条,不是天生就有的。 我想起前几天带侄子去纪念馆,他对着731部队遗留的实验器材问我:“叔叔,这些东西是用来干嘛的?”我当时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跟一个8岁的孩子解释“人体实验”。可那天看完电影,他拉着我的手说:“那个电影里的小朋友好可怜,他们没有零食,没有玩具,连家都没有。”你看,孩子不需要听复杂的术语,他们能从最朴素的情感里,读懂什么是“失去”,什么是“珍惜”。 现在很多人怕提731,觉得太沉重,怕影响心情。可如果连这些沉重都不敢面对,又怎么对得起当年那些没来得及见到“出口的光”的人?电影《731》敢拍出来,敢把那些血淋淋的历史摆到观众面前,不是为了让我们记恨,而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所谓的国泰民安,是无数人用“没机会向前走”换回来的。 那个小学生的话,其实是给所有成年人上了一课。我们总在说“铭记历史”,却有时候会在柴米油盐的生活里,慢慢忘了这份安稳的来路。而孩子用最直白的话提醒我们:出口的光,人间的烟火,不是理所当然,是需要我们攥紧的东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731历史电影 731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