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19日表示,国际社会不应被以色列吓倒。到现在,不敢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可能只有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现在内塔尼亚胡居然威胁要报复,还声称要侵占约旦河西岸更多的土地。 过去几天,英国、法国、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接连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连安道尔、摩纳哥这样的小国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这波外交承认潮不是偶然,而是对加沙持续人道危机的直接回应。 越来越多国家看不下去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平民伤亡数字不断攀升,基本生存物资被限制进入,这种局面让很多曾经亲以的国家开始重新审视立场。 承认巴勒斯坦国,等于在道义上划出一条底线。 内塔尼亚胡的反应却异常激烈,他不仅公开指责这些国家是在奖励“恐怖主义”,还放出话来要加快在约旦河西岸新建定居点,甚至让极右翼部长叫嚣要“彻底解散巴勒斯坦权力机构”。 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直接放话,要吞并约旦河西岸82%的土地,把所谓“犹太人家园”的现实强加在地图上。 这些言论不是空谈,过去一年多,以色列已经在西岸新建了几十个定居点,用基础设施一点点蚕食未来巴勒斯坦国的生存空间。 更让人担忧的是,内塔尼亚胡把希望寄托在特朗普身上。他公开说下周要和特朗普见面,暗示美国会站出来替以色列出头。这种策略很熟悉,过去几年以色列很多强硬行动,背后都有美国撑腰。 但现实是,欧洲和北美部分国家的承认行动,已经动摇了以色列长期依赖的外交保护网。 哪怕这些承认暂时无法让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也意味着以色列未来在贸易、外交、国际司法等方面将面临更多限制。 比如,一旦承认巴勒斯坦国,进口以色列定居点的产品就可能被视为违反国际法,欧盟内部已经在讨论相关制裁措施。 沙特和阿联酋也明确警告,如果以色列吞并西岸,两国与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将直接冻结。 以色列国内也有不同声音。反对派领袖拉皮德批评现政府把国家推向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认为正是内塔尼亚胡的极端政策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国际危机组织的专家也指出,最坏的情况是内塔尼亚胡借着和特朗普会面的机会,宣布部分吞并西岸土地,以此向国内右翼势力示好。 但这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让“两国方案”彻底变成历史名词。 美国至今拒绝参会相关国际会议,继续否决联合国层面的巴勒斯坦入联提案,坚持认为必须通过谈判实现建国。 但谈判的前提是双方都有诚意,而以色列一边扩建定居点,一边拒绝承认对方存在,这本身就否定了谈判的可能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联合国呼吁,不能再等待了,和平不能永远停留在纸面上。每多拖一天,平民就多受一天苦,仇恨就多积累一分。 现在的问题是,外交承认能否真正转化为对以色列的实质性压力。如果美国继续提供军事和政治庇护,以色列可能真的会无视国际社会,继续推进单边行动。 但历史趋势已经显现,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站在公正一边。哪怕短期内无法改变局面,这种集体表态也在重塑全球对巴以问题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