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张瞧
当一项延续八千年的古老技艺“邂逅”国家级技能大赛,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看到20岁‘后浪’和52岁老将同台竞技,我由衷欣慰!”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漆艺制作赛项裁判长范国忠的一句话,道尽了这场赛事的特殊意义。
作为首次跻身国赛的“新成员”,漆艺制作赛项一亮相就自带高光:海归选手带着日韩漆艺经验归来,与中国传统技艺碰撞;裁判团堪称“顶配”,李子柒的漆艺师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尹利萍,北方雕漆代表李志刚等诸位大咖坐镇,为赛项保驾护航;27名优秀选手覆盖老中青三代,打破“传承断层”担忧。
这场漆艺竞技“盛宴”,藏着多少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密码?
从“地域限定”到全国炫技!漆艺首进国赛,27名高手顶峰过招
“漆艺此次入列全国技能大赛,不是一次简单的赛事扩容,而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一个国家级的传承与竞技平台。”9月22日,谈及漆艺制作赛项首次“亮相”国赛,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专访时,范国忠的话语中满是感慨与期待。
在他看来,这项古老技艺此前受地域、气候等因素限制,传承范围相对局限。比如,大漆的干燥与创作需要特定的温湿度环境,过去仅在部分地区形成传承脉络,全国范围内的技艺交流与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壁垒。而此次国赛的举办,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限。
来自全国各省份的27位优秀选手齐聚河南郑州,涵盖了行业老艺人、职业院校学子、海外深造归来的专业人才等多个群体,实现了漆艺人才的“全国大聚合”。范国忠介绍,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赛场内专门设置了兼具恒温恒湿功能的“荫房”,无论是选手工位的小型“荫房”,还是公共区域的集中“荫房”,都精准模拟了漆艺创作所需的环境,让来自不同地域的选手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赛事设计更是紧扣传统文化创新转化的核心。此次漆艺制作的赛题以郑州博物馆藏品白衣彩陶钵为原型,要求选手在复刻这一文物器型胎体的基础上,抽取中国彩陶文化中常用的人或动物纹样,完成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
“我们希望通过赛事命题,让选手们思考如何将文物元素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范国忠解释道,具有鲜明仰韶文化特性的白衣彩陶钵在学术语境中是珍贵文物,但从器型上看更像一只实用的碗,赛事正是要引导选手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让文物从博物馆的展柜中走出来,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可赏、可用的器皿。
李子柒漆艺师父来了!赛项裁判团“顶配”阵容曝光
在范国忠看来,此次赛事的一大亮点,在于打破了传统漆艺单一技艺传承的模式,推动多种非遗技艺的跨界融合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深度渗透。“过去提到漆艺,人们可能只会想到雕漆、楚式漆器等单一门类,但这次大赛中,选手们展现出的技艺融合能力令人惊喜。”
此外,在赛项中,选手需要引入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三视图”,先通过数字化工具完成效果图设计,再通过手工技艺将创意落地,而这种“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的融合,正是赛项对选手提出的核心挑战,也是漆艺实现“活态传承”的关键。范国忠表示,大赛不仅要求选手掌握扎实的传统漆艺技法,还需具备创新思维与市场意识:要让作品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又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与生活习惯。
(选手来公共物料台拿材料)
大赛对赛项的重视,也体现在裁判队伍堪称“顶配”的构成上。据悉,此次漆艺制作赛项的裁判团汇聚了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与高校专业院长,既有深耕行业几十载的技艺泰斗,也有熟悉现代设计理念的学术专家。“比如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尹利萍,她是知名博主李子柒的漆艺指导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志刚,则是北方漆艺最高水平代表人之一。”范国忠介绍,多元的裁判视角确保了赛事评审既尊重传统技艺的规范性,又鼓励创新探索,为选手提供了更开放、更包容的竞技环境。
(小标)赛项已是nextlevel!海归选手学成归来,同场竞技解锁传承新局
“看到赛场上年仅20岁的年轻选手能熟练掌握复杂的漆艺技法,与52岁的行业老艺人同台竞技,我由衷地感到欣慰!”谈及此次参赛选手的年龄结构,范国忠的语气中满是自豪。27名选手中,老中青三代技能人才同台竞技,打破了外界对传统技艺“传承断层”的担忧,展现出漆艺人才队伍的梯队化发展态势。
在范国忠看来,不同年龄段的选手各具优势,共同构成了漆艺传承的生态链。行业老艺人拥有数十年的技艺积累和沉淀,对传统漆艺的材料特性、技法细节有着精准把握,他们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年轻选手则更具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的材料、新的设计理念,为漆艺注入青春活力。
更令范国忠惊喜的是,此次有海归学子参赛,他们从日本、韩国等具有漆艺技术的国家学成归来,为赛事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日本、韩国的漆艺在产业化、设计创新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中国漆艺无疑有着更悠久的历史和更丰富的技艺门类。”范国忠表示,这些海归选手的参与,不仅推动了中外漆艺文化的交流,更让中国传统漆艺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进一步彰显出自身的文化自信。
剑指世界级舞台!推动中国漆艺入局世赛,让全球看见东方技艺顶流
“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来自郑州技师学院的保障团队。每天我们的赛项告一段落,赛场的后续维护工作都要忙到凌晨,保障团队全程坚守。更令人感动的是,学院要保障的场地有好多个,有时几乎连轴转。保障成员大多是学院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却用行动诠释了河南人吃苦耐劳、扎实敬业的精神!”范国忠说。
谈及赛事的长远目标,范国忠提出一个更宏大的愿景:“我们希望通过全国技能大赛的积累,让漆艺制作赛项最终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东方技艺顶流,值得被看见!”在他看来,漆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性技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世界技能大赛中尚未设立漆艺相关赛项,这既是遗憾,也是中国漆艺走向世界的机遇。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赛赛事不仅注重选手技艺的提升,更致力于推动“以赛促产、以赛促融”的全链条发展。此外,赛事还将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漆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过去漆艺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既懂传统技艺又懂现代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稀缺。”范国忠表示,通过全国技能大赛的引领,更多职业院校开始重视漆艺专业的建设,更多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这项传统技艺,“未来,我们希望形成‘赛事选拔人才、院校培养人才、企业吸纳人才、产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让漆艺不仅成为一项非遗技艺,更成为一个能带动就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采访尾声,范国忠望向结束比赛后赛场外热烈交流的选手们,眼中满是期待:“漆艺传承八千余年,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创新。此次国赛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中国漆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看到中国技能人才的实力!”
当古老漆艺遇上现代技能大赛,当文物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活法”,也有了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