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了!”安徽一40岁卡车司机,在长沙等待接活期间,为节省开支,连续多日食宿在驾驶室内。一名常在此处卖饭的商贩因多日未见其下车,心生疑虑,上前查看时发现司机已不幸在车内离世。事后,几位素不相识的河南“卡友”在得知家属求助后,毅然自费前往长沙,最终将逝者的车辆平安开回其家乡。 物流园停车场角落,一辆皖L牌照的红色重卡安静得反常,只见它车窗紧闭,驾驶室窗帘拉得严实,唯独挡风玻璃上落满的鸟粪和灰尘,暴露了它久未启动的痕迹。卖盒饭的李姐推着三轮车经过时,终于忍不住嘟囔:“这安徽大哥三天没下车了,别是出事了?” 就看到她踮脚敲了敲车窗,无人应答。一股凉意窜上脊背,她颤抖着拉开未锁的车门,一股热浪混着汗味和一种不易言说的异味扑面而来,此时40岁的陈师傅,蜷在铺满旧报纸的卧铺上,手机屏幕还亮着货运平台的待接单页面,而人却早已没了呼吸。 “咱卡友圈没有见死不救的规矩!”电话里,河南卡友王大哥的声音斩钉截铁。彼时,陈师傅的妻子,在安徽老家接到警方通知后几乎崩溃,因为家里还有两个读中学的孩子,买车的贷款还剩十几万没还。 因为陈师傅的离世,她赶忙在卡友互助群发了条语音求助,不到半小时,三名素未谋面的河南司机便组建了“送车回家”微信群。 王大哥连夜卸完货,开着空车从郑州往长沙赶。另外两人分别从周口、信阳出发,油费过路费全部AA制平摊。途中他们在服务区凑合吃了碗泡面,王大哥红着眼圈说:“老陈这是活活被穷死的!咱们这行,谁没在车上熬过夜?” 根据三位卡友的描述,陈师傅在长沙一直没有找到活干。为了省下住店钱,他选择住在自己的6米8货车里。那几天长沙持续38度高温,驾驶室空间狭小,又没有安装空调,在烈日暴晒下,车内如同蒸笼。可陈师傅就这样熬了三天,内心承受着找不到工作的焦虑和省钱的挣扎。 经常给他送饭的饭店老板发现他迟迟没下车,察觉异常后打开车门,却为时已晚。这个悲剧让人不禁想象:在那些闷热的夜晚,陈师傅是如何在滚烫的驾驶室里辗转难眠的?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人都懂这种无奈,只是这一次,代价太过沉重…… 然而事实上,卡车司机猝死案例近年并不罕见。2024年浙江某物流园曾有司机因夏季车内高温中暑身亡,同年东北冬季又发生多起柴暖使用不当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要知道卡车驻车时,若未留通风口,驾驶室温度半小时内可达60℃以上,而二手卡车改装空调成本高达数千元,许多司机为省油宁可硬扛。更残酷的是,部分货运平台算法将等单时间压缩至极限,司机不敢轻易离开车辆半步。 或许真正的救赎藏在细微处,那就是建议所有长途车辆,应强制配备驾驶室温度报警器。货运平台需设立“强制休息”机制。社区可设立卡友互助驿站提供廉价住宿。 因为这些成本远低于一条生命的重量,就像河南卡友们在归途微信群里的那句感慨:“今天咱帮老陈,明天可能就轮到别人帮咱媳妇孩子。” 只能说,这辆穿越四省的红岩重卡,载动的早已不是货物。它是3000万卡车司机用轮胎刻下的中国公路史诗,是困在算法里的普通人用体温捂热的风雨同舟。 当王大哥最终将钥匙交到泣不成声的卡嫂手中时,停车场里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刺破夜空,因为那是漂泊者们无需言说的誓言:纵然生活如刹车片般磨损生命,滚烫的善意终将成为暗夜里的车灯。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感人朋友你们出门在外时,会给家人报平安吗生活工作 信息来源: 浪潮新闻2025.9.22|《40岁安徽货车司机在长沙离世 众卡友开行1000多公里将其车送回家》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