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广州军区总医院护士长被捕,她蛮横地反抗道:“你们敢抓我?我爸是军区老领导”,一个干部冷笑道:“泄露国家机密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你爸是谁?” 1988年的广州街头,刚刑满释放的周晓琳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低着头匆匆走过。迎面撞见曾经的同事王护士,对方惊讶的眼神让她瞬间僵住,想躲开却已来不及。 “你……还好吗?”王护士犹豫着开口,周晓琳却只含糊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开,背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落寞。 她不敢告诉任何人,这八年牢狱之灾的起点,是1980年那趟火车上的“偶遇”,是贪慕虚荣种下的恶果,更是亲手毁掉的人生。 时间回到1980年3月,周晓琳第一次帮“表弟”李俊敏传递情报。那天下午,她以“整理特殊病人护理档案”为由,留在办公室加班,抽屉里锁着抄录好的军队高级将领住院信息; 姓名、床位、伤病诊断,甚至连主治医生的用药方案都记得清清楚楚。 窗外传来同事下班的脚步声,她的手不停发抖,一方面害怕被发现,一方面又想起李俊敏承诺的“事成之后再给500块”(相当于她近一年的工资),最终还是把纸条塞进了预先约定的医院花园假山石缝里。 她不知道的是,此时军区的监测系统早已捕捉到异常。 负责信号监测的李参谋后来回忆:“我们发现一组陌生电波,每天晚上8点准时从军区总医院方向发出,频段、加密方式都和台湾军情局常用的‘秃鹫’系统高度吻合。” 监测团队通过“电波指纹”技术——分析发报机的独特信号特征,排除了周边民用设备干扰,最终将范围缩小到护士宿舍。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还特意在宿舍区布下隐蔽监测点,记录下周晓琳每次发报的时间、时长,甚至还原出部分加密内容,确认她传递的是军队人员健康情报。 而周晓琳的贪婪还在升级。李俊敏见她“听话”,又给她送来一台微型发报机,藏在床板下的暗格里,教她用摩尔斯电码直接与台湾联络。 有一次,她发报时被隔壁宿舍的护士敲门借东西,吓得瞬间拔掉电源,谎称“在听收音机”。事后李俊敏警告她:“再出差错,不仅你完了,你爸这个军区老领导也会受牵连。” 这句话戳中了周晓琳的软肋,她可以不在乎自己,却不敢连累父亲,可此时的她早已骑虎难下,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80年2月5日的抓捕,其实早有预谋。前一天晚上,监测车再次捕捉到周晓琳的发报信号,确认她刚向台湾发送了一批重要情报。 清晨6点,保卫人员分成两组,一组守住宿舍大门,一组直接冲向302室。 当门被撞开时,周晓琳正拿着李俊敏新送的瑞士表把玩,见人闯入,第一反应是把表塞进抽屉,嘴里还喊着:“我爸是军区老领导,你们敢动我?” 直到保卫人员从床板下翻出发报机,拿出记录她发报时间的监测日志,她才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坐在地上,金表链从袖口滑落,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格外讽刺。 庭审现场,周晓琳的父亲,那位战功赫赫的军区老领导,全程低着头,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失望。 当法官宣判“有期徒刑八年”时,周晓琳终于崩溃大哭:“我不该贪那些东西,不该背叛国家……” 而逃脱的李俊敏,虽然在上海躲了两年,最终还是在1982年因使用假证件被抓获,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刑满后他流落香港,没有亲人,没有工作,只能靠政府救济金生活,有记者曾拍到他在街头捡矿泉水瓶,晚景凄凉。 如今的周晓琳早已淡出公众视野,据说她刑满后远离了广州,去了一个没人认识的小城,靠打零工度日。 偶尔想起1980年的自己,她总会后悔:“如果当初没贪那几块巧克力、没戴那块瑞士表,我的人生本该是另一个样子。” 这个曾经的高干子弟、护士长,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一个道理:贪婪是间谍最好的诱饵,而背叛国家的代价,终将伴随一生。 主要信源:(台海网——就这?“转型”几十年,台湾间谍“菜”得越来越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