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潮州潮安:喝杯定心茶六步止纷争

“来,喝杯茶,慢慢说。”氤氲茶香中,调解员将一杯澄亮的凤凰单丛茶轻推至当事人面前。这样以茶为媒、化干戈为玉帛的场景,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综治中心的“茶文化调解室”时常发生。

作为中国乌龙茶之乡、凤凰单丛茶核心产区,凤凰镇每逢春茶采收季,便有约8万名采茶工涌入茶山。人流带来繁荣,也伴随纠纷——涉茶劳务、山地权属、交易合同等矛盾进入高发期。

面对社会综合治理新课题,凤凰镇运用潮州市司法局总结提炼的“识茶、醒茶、泡茶、斟茶、敬茶、悟茶”“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深度融入党委领导下的“1+6+N”(“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和社会力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中,借茶喻理、以茶说情、融茶通法,织就一张覆盖全域、多层联动的基层治理“和谐网”。

织密共治网络源头化解强根基

走进凤凰镇综治中心,墙上的“1+6+N”工作体系图清晰展示了治理逻辑:以镇综治中心为“中枢”,联动6类职能机构,整合多方力量,实现“一网统管、多元共治”。

去年8月,一宗茶园地界纠纷险些升级,9名村民拔除邻村曾某种植的750棵茶苗,造成其经济损失约1.5万元。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后立即上报。综治中心迅速“派单”至司法所,并联动茶农协会调委会介入定损。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以“醒茶”平复当事人情绪,借“泡茶”喻示沟通需耐心,最终促成赔偿协议,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消弭于茶杯起落之间。

“‘茶文化六步调解法’不仅是方法,更是纽带,激活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细胞’。”凤凰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该镇综治中心依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定期深入茶园排查风险,形成“发现—上报—研判—化解—反馈”闭环机制。2025年以来,全镇累计化解矛盾纠纷99宗,化解成功率达100%。

汇聚多元力量专业调解有温度

“大家先喝杯茶,定定心神。”在凤凰镇“丁春平调解工作室”里,一场因铺面转租定金引发的争执正在上演。调解员以“斟茶”之道平衡双方诉求,提出“退还定金+诚恳道歉”的方案,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双方握手言和。

“茶桌之上,人更容易放下戒备。‘识茶’是辨明是非;‘斟茶’是寻求均衡;‘悟茶’则是情、理、法三者的融合,最终目的是案结、事了、人和。”从事调解工作多年的丁春平说。

近年来,凤凰镇综治中心广泛吸纳丁春平这样的社会热心人士、茶学专家、老党员、社工、治安积极分子等六类群体,组建起一支134人的专业化调解队伍。针对专业性较强的涉茶纠纷,还创新“茶协+法庭”联合调处模式,既保有茶乡温度,也不失法律准度。

此前,一茶商因物业清洗水池致茶叶受损,综治中心统筹调解,邀请茶协专家评估损失、法庭工作人员厘清责任,最终以“减免物业费抵扣损失”方案实现和解。据悉,茶农协会调委会成立四年来,26起涉茶纠纷全部成功化解。

前置风险防控保险机制兜底线

“采茶工走山路、爬陡坡,一旦发生意外,可能几年的辛苦就会付诸东流。”凤凰镇党委副书记、综治中心副主任尤巧娟坦言。在过去,雇工伤亡导致茶农返贫、致贫的案例并不少见。

转变始于一项机制创新。凤凰镇党委采纳潮安区人民法院发送的司法建议,通过综治中心统筹协调,联合村委会与茶叶协会,大力推广“采茶工短期团体意外险”,推动“雇佣一人、投保一人”成为行业惯例。

今年4月,采茶工陈某在雇主黄某家中猝死。调解员以“识茶”厘清法律关系,用“醒茶”唤醒乡土情谊,再通过“泡茶”式的深入沟通明确保险理赔方案,仅用3小时就促成和解,避免了旷日持久的纠纷。

如今,这一风险前置的“保险茶”模式已延伸至建筑用工、临时雇工等领域,为高风险劳动者筑牢权益“防护堤”。茶农老黄感慨道:“有保险兜底,纠纷少了,用工更安心。人心稳了,日子才真正踏实。”

春茶季的凤凰乌岽山,云雾缭绕,茶香四溢。山脚下的调解室里,茶壶正咕嘟作响,茶香氤氲中,矛盾悄然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