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深化巡处一体化改革是深入推进基层基础转型和公共安全筑基的第一大破题工程。”上饶市公安局信州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该分局积极贯彻落实上饶市公安局巡处一体化改革各项要求,以“上饶110”队伍为支撑,全面启动巡处一体化新模式,加快构建起“快速响应、高效处置、服务民生、精准打击”的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自该模式运行以来,截至9月17日8时30分,“上饶110”共接处警5208起,其中纠纷类警情1677起,调处成功率89%;救助群众1897起;处理行政案件1249起、刑事案件172起,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平稳有序,取得显著成效。
夜晚巡逻(图/受访单位提供)
构建“5分钟快速反应圈”
“上饶110”队伍根据“地理布局、人口密度、警情数量、治安复杂度、重点目标分布”五大核心要素,将信州中心城区划分为7个警务片区、15个网格,明确集中点、休息点、驻车点、补给点,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责、责任到人”的立体化巡防格局,彻底消除巡逻盲区和责任真空。
在构建起覆盖全面、责任清晰的巡防体系基础上,信州公安分局进一步优化勤务模式,推行“四班三运转”机制:主班负责接处警,巡逻班开展动态巡控,训练学习班提升专业能力,休息班确保队伍持续战斗力。同时,通过车巡、步巡、无人机巡“三位一体”巡逻方式,白天以车巡为主,强化显性用警;夜间以步巡为主,深化社区防控,同步开展机关协防、社区驻防和“夜鹰护饶”专项行动,使巡处单元成为“流动接警站”与“现场处置队”。
“有一名残障人士在马路中间艰难前行,很危险……”9月14日,信州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接警后,巡逻民警仅用3分钟赶到现场,一边指挥交通,一边推着残障人士向路边走去,并送其回家。这一幕被网友拍摄视频后发到网络上,引发网民热议和点赞。
这一警情正是“上饶110”的“5分钟快速反应圈”建设成效的直观体现。为了让“快速反应”真正落地,该分局高标准建成9个统一标识、统一风格的街面警务工作站,科学划分为3个一级中心站和6个二级标准站。每个站点均设置功能区域,配备专业装备,形成覆盖广泛、响应迅速的战略支点网络,实现“警力前置、服务前移”。
“无论是科学的区域划分、优化的勤务模式,还是前置的警务工作站,这些举措最终都转化为群众能感受到的‘速度’与‘温度’。”民警介绍,自新模式运行以来,智能化警务系统显示巡处警力日均在岗率保持在100%,确保24小时全天候高效覆盖。群众催警率“零发生”,响应迟缓投诉彻底清零,出警平均用时从“6分钟至8分钟”压缩到“3分钟至4分钟”,5分钟到场率100%,大部分警情实现2分钟内抵达。群众满意率达99.5%,第三方回访显示执法规范、专业能力获高度认可。
警力跟着警情走
“孩子头部受伤,急需送医!”9月9日20时30分,上饶市信州区凡尔赛小区上演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巡逻民警左锐接到群众求助后,警车开道、警灯闪烁,提前联系医院形成联动,平日13分钟的路程仅用7分钟就抵达。看着孩子被医护人员接诊,民警悄然返回岗位,继续巡逻。
这样的高效救援,背后是上饶市公安局深化巡处一体化改革的制度支撑。据悉,此次改革以“市区一体”破除层级壁垒,建立“垂直调度”扁平化指挥体系。上饶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力量下沉基层一线,实现重大警情指令“一键直达”,应急力量“一体联动”,跨区域协同作战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巡处一体”机制改革,将处警权限前置至巡逻组,推行“巡逻即备勤、到场即处置”模式,压缩指挥中转环节,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响应时间大幅缩短。
在优化体制机制的同时,科技赋能成为提升巡处效能的重要抓手。上饶市公安局信州分局深度融合警用无人机、“天网”系统与地面铁骑、车巡、步巡力量,构建“空中巡、地面控、视频侦”立体防控体系。无人机负责大范围巡航监控与高空取证,地面警力根据空中情报精准合围,形成“人机交互、空地联动”新格局。警务站与派出所“站所一体”联动,建立警情分级分流机制:简易纠纷由警务站现场调解,复杂案件移交派出所专业处置,真正将平安堡垒筑在群众身边。
此外,警民共建的群防群治网络也在不断织密。信州公安分局通过“警民一体”共建模式,广泛发动网格员、驻站律师、平安义警等社会力量,纳入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形成“公安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同时构建“情指行一体”支撑体系,上饶市公安局情指中心负责宏观研判与跨区域协调,信州公安分局情指中心开展现场微观研判与精准打击,实现情报信息与巡处工作深度融合。
在实战处置方面,巡处警力独立或介入调处纠纷警情占比89%,有效为派出所减负。通过针对性盘查,15天内抓获“拉车门”等违法犯罪嫌疑人27名,现场查获率100%,实现“作案即归案”的打击震慑效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坚定了上饶市公安局深化改革的决心。该局将不断完善“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强化科技赋能,深化警民共建,推动巡处一体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