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省委副书记的家中突遭偷窃,扒手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最终扬长而去,而堂堂省委副书记家中遭遇盗窃,警方当即展开抓捕,可是谁知当小偷被抓获后,结果却令众人感到意外 郑培民1943年7月出生在河北武安一个普通农户家庭,那地方山多地少,日子过得紧巴巴。从小他就帮家里干农活,挑水砍柴样样来,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上小学时,每天走好几里山路,书包里塞满课本,成绩一直拔尖。1962年考上吉林大学物理系,专业学得扎实,毕业后先去部队锻炼几年,穿军装站队列,参加各项训练。1969年转业到湖南,进湘潭电机厂当技术员,每天钻研设备,组装线路,检查精度。几年下来,他从普通工人干起,逐步负责车间事务,处理生产问题。 1979年他进入湘潭市委工作,先管宣传,后转行政。1983年6月升任市委副书记,负责组织人事,经常下乡查看基层,批阅报告,布置任务。次年当上书记,他主持会议,巡视工厂,关注民生项目。1990年5月调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任党委书记,那里山高路远,他坐车进村,查看水渠和农田,记录当地情况。他的住所一直是老宿舍,家具用旧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出门骑自行车,吃饭在食堂。工资大部分寄回家或用于工作,他从不乱花一分。 这份朴实作风不是装样子,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河北老家穷苦日子让他明白节俭重要,到了湖南还是老一套。同事们都知道,他鞋底磨穿了也不换新的,下乡调研坐吉普车,回来一身灰土。管组织工作时,他强调干部要接地气,别摆架子。湘西任职期间,他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协调资源,解决实际困难。1995年10月回长沙任省委副书记,分管组织和人大事务,继续深入一线,了解干部情况。他的生活没变,宿舍里书架堆满文件,桌上就几本笔记,没有多余电器。 1990年秋天那次盗窃来得突然,郑培民下班回家一看,抽屉柜子全被拉开,东西散落一地。丢的正是4000元公款和两包烟,这钱是单位公用,他马上报案。警方接到电话,立马赶到现场,检查痕迹,发现小偷从后窗翻进,脚印泥土清晰。房间里没啥值钱货,民警也觉得奇怪,一个副书记家怎么这么简陋。第二天他们根据线索追到城郊旅馆,把嫌疑人抓获。那人是个外地流浪汉,行李里正好藏着赃物。 审讯时,小偷交代他本想捞笔大的,挑中省委宿舍,以为里面金银满屋。结果翻了半天,只找到那点东西,觉得白费劲。警方核实后,确认房间陈设:旧桌椅,文件堆,衣物破旧,无电视冰箱。消息传开,附近居民议论,这领导家比老百姓还寒酸。小偷那句失望话成了谈资,大家说郑培民真清廉,公款丢了第一时间报案,不想占便宜。他的作风影响周边,干部们学着点,生活简单点。 案子很快破了,公款追回,小偷按法律办。郑培民没多耽误,继续上班,骑车去办公室,处理文件。下乡调研照旧,查看基层工作,推动改革。1998年他升任省委副书记兼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管事更多,但住所没换。工作日程满,他批公文,开会布置任务。周末还是去乡村,记录问题,协调解决。湖南发展那几年,他出力不少,尤其组织人事,选人用人严谨。 2002年3月郑培民去北京参加会议,讨论干部考察。突然心肌梗塞发作,当天中午去世,享年59岁。长沙机场那天,上千群众等骨灰飞机,队伍长长。灵堂花圈多,干部民众来悼念。他的事迹留在大家心里,清廉朴实成标杆。家属收拾遗物,旧衣服文件都归档,当地人提起他,总说这人靠谱,不贪不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