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重庆36岁光棍捡到了一个女婴,不舍吃不舍喝将女孩养大,谁知,养女成年后,光棍父亲说:“我把你养大不是让你养我的,你要有自己的人生。”养女走投无路,只得求助电视台。 邓和平出生在重庆忠县农村,那地方山多地少,家里靠种田过日子。他父母身体一直弱,从小他就得帮着干农活,扛起家庭担子。成年后他继续务农,卖点蔬菜维持生计,父母年纪大了他还得照顾他们吃喝拉撒。经济条件差,他没机会成家,村里人都知道他是个光棍,日子过得特别拮据。每天他早起下地,晚上回家做饭,基本没啥闲工夫。1990年他36岁,还在为一家子生计发愁,那时候农村医疗条件差,父母小病不断,让他开销更大。他自己身体也开始出点小毛病,但咬牙坚持,没法停下来。 邓和平家里穷到啥程度,基本就靠那几亩薄田,收成好坏看天吃饭。他卖菜得去集市,路远还得走山道,赚的钱刚够买米买盐。父母卧床多,他得给他们熬药喂饭,家务活全包了。村里人劝他找对象,他哪有心思,经济压力大到连自己饭都省着吃。那个年代农村单身汉多,但他情况特别糟,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户。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熬,到1990年冬天,一切因为那个女婴改变了。他捡到她后,生活更难,但也多了一份责任感。 捡到女婴那天是1990年冬天,邓和平从集市回家途中发现她,就抱回了家。村里人听说后都劝他送福利院,说他自己都养不活还带孩子。他没听,给她取名邓雪凤,希望她能过上好日子。从那以后,他生活节奏完全变了,早出晚归干活赚钱买奶粉。冬天他下河摸鱼换钱,夏天种地卖菜,全为了养孩子。邓雪凤小时候体弱,他省下自己的口粮给她补充营养。孩子长大点,他开始注重她教育,攒钱买学习用品,不让她辍学。 邓雪凤从小懂事,知道家穷,从不乱要东西。她上学成绩好,老师都夸她用功。邓和平看到她拿奖状,就觉得值了。他继续劳作,身体越来越瘦,但没抱怨。邓雪凤考上高中,他卖掉家里的东西凑学费。大学时她选了湖南师范大学医学专业,他又变卖家当送她去读书。那几年他身体开始出大问题,检查出严重疾病,需要手术,但费用高得吓人。他没告诉女儿,继续瞒着干活维持家计。 邓雪凤大学期间得知父亲病了,从学校赶回想退学打工挣钱照顾他。他不同意,说出那句拒绝她养他的话,坚持让她继续读书。邓雪凤借钱到处碰壁,没办法只好联系电视台求助,讲出父女俩这些年的事。节目组听了觉得故事感人,就安排他们上节目。这事让邓和平的病得到关注,社会上很多人开始帮忙。 邓和平养邓雪凤这些年,付出特别多。他不光省吃俭用,还得应付村里闲言碎语,有人说他傻,捡孩子添负担。他没在意,一心供她上学。邓雪凤上大学后,他一个人在家照顾父母,身体负荷大,疾病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她想回家,他推她走,说自己养她不是为养老。这话听着狠,但其实是穷人家的现实考量,怕拖累孩子前途。邓雪凤求助电视台后,事情有了转机。 2013年,邓雪凤带父亲上了中国梦想秀节目。她在台上讲父女经历,观众听完捐款多,手术费很快就凑齐了。邓和平做了手术,身体慢慢恢复。那时候她的亲生父母听说后找上门,想认回女儿。她直接拒绝,说只认邓和平这个父亲。亲生父母当年遗弃她,现在条件好了才来,她没接受。 邓雪凤研究生毕业后,没去大城市找高薪工作,而是回重庆忠县社区医院上班。这样能就近照顾父亲,还用专业知识帮当地人看病。她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实际中。邓和平手术后健康好转,她工作之余陪他,父女俩生活稳定下来。她选择回乡,也算回报了父亲这些年的辛苦。 这个故事从1990年捡婴开始,到邓雪凤回乡工作结束,中间全是穷人家的真实挣扎。邓和平单身一辈子,养大不是亲生的女儿,拒绝她养老,是不想成负担。邓雪凤求助媒体后,得到社会帮助,亲生父母出现她也没动摇。整件事接地气,穷苦人家就这样一步步熬过来,没啥大起大落,就靠互相支撑。亲生父母遗弃行为就是事实,没必要粉饰,他们条件差时扔孩子,后来好了才想认回。 邓和平这些年劳作过度,身体垮了,但手术后捡回一条命。邓雪凤当医生后,工作忙但没忘父亲,社区服务也帮了不少人。这父女俩没血缘,但比很多有血缘的家庭还牢靠。故事告诉人,亲情不光看血统,看的是付出多少。邓雪凤拒绝亲生父母,选择照顾养父,算是一种无声回报。整个过程逻辑清楚,穷人没选择,只能硬扛。 这事发生在重庆农村,1990年那时候社会福利还不完善,弃婴多,收养难。邓和平捡到孩子后,没扔掉,而是咬牙养大,教育她成才。女儿成年面对父亲病重,求助电视台是无奈之举,但也拉来了帮助。后续她回乡工作,平衡了事业和家庭。亲生父母出现是插曲,她处理得干脆。整件事没夸张,就真实记录穷苦人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