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估计现在已经哭晕在厕所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国际奥委会主席范尔霍恩一再表示,怀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认为那届奥运会设定了标准,如今的东方大国已经不需要通过举办盛会来证明什么了。 网友评论,举办奥运会是消耗国力的行为,而且奥运会的标准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生才是第一位的。 也有网友认为,国际奥委会受西方势力控制, 未来永远不会积极申办。 咱先聊聊这申办奥运的事儿,这些年早就不是当年大家抢着要的“香饽饽”了。别说咱们上海、成都、广州没申请,回头看看国际上,这些年不少国家的城市都是先报名、后退出,为啥?还不是因为这奥运会办起来太“烧钱”,而且标准一年比一年高,光前期建场馆、修配套就得砸进去几十上百亿,后期这些场馆能不能用上、怎么维护,又是一堆麻烦事儿。就像雅典奥运会,当年办得挺热闹,结果赛后不少场馆荒废着,还让希腊背上了不少债务,这教训谁看了不犯怵? 范尔霍恩说怀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话其实没说错。2008年那届奥运,咱们确实办得漂亮,开幕式的震撼、场馆的精致、服务的周到,全世界都看在眼里。但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需要向世界展示发展成果、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阶段,奥运就像一个窗口,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的进步。可现在不一样了,咱们早不是那个需要靠一场盛会证明自己的国家了——高铁跑遍全国、空间站在太空遨游、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这些实实在在的成就,比任何一场运动会都更有说服力。 网友说“民生才是第一位”,这话真是说到了大伙儿心坎里。你想啊,老百姓平时关心的是啥?是孩子上学能不能少排队、老人看病能不能更方便、小区门口能不能多建个健身广场、工资能不能再涨点。这些事儿看着小,却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子过得舒不舒服。要是把办奥运的钱投到民生上,可能就能多建几所学校、多盖几家医院、多修几条便民的小路,这不比建几个平时用不上的大场馆更实在?咱们国家一直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到底就是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最前面,不申办奥运,恰恰是这种理念的体现——不搞面子工程,只做里子事儿。 至于有网友说“国际奥委会受西方势力控制”,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这些年国际奥委会确实有些做法让人看不懂,比如有些项目设置越来越偏向西方传统优势项目,对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考虑得少;还有些时候,在规则制定上总透着点“双重标准”的味儿。但更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奥委会自己没跟上形势——全球经济这些年都不算太景气,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可奥委会还抱着“越高大上越好”的老思路,不肯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不肯简化繁琐的流程,这样一来,愿意申办的城市自然就少了。这不是咱们跟谁较劲,而是大家都变得更理性了。 其实咱们不是不喜欢奥运,相反,这些年老百姓对体育的热情越来越高——小区里跳广场舞的阿姨、公园里跑步的年轻人、学校里打羽毛球的孩子,大家都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但这种快乐,不需要靠办一场奥运会来实现,而是靠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普惠的体育教育、接地气的社区运动活动。比起花几百亿办一次奥运,把体育资源真正下沉到老百姓身边,让每个人都能方便地动起来,才是更有意义的事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