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写了长帖(图三),认为走势有两种可能(图一)。
其实两种走势都是下跌,区别仅在于最终跌幅大小不同。
实际走势(图二),目前暂时与走势一二的开始部分一致。
其实科技股都在高位,大概率也就是几个交易日,也就差不多见顶了。
但短线如果不做科技股,基本上就是跌。
因为其他板块(除了旅游),基本上没有短线资金去做。
但目前高位,不适合布局科技中长线。
那为什么上周还要做短线?
因为对于下跌我大致有80%把握,但哪怕高达80%把握,每五次也会错一次。
那万一撞上错的那次,怎么办?难道就看着踏空?
好比很多人3300,3400就卖了,他们卖的时候,应该也自以为有80%以上把握。
但他们错了,要不要追回来?如果不追,不就一直踏空至今?
所以要做好,“万一看错”的预案。
我选择的预案,就是做短线。
这样,万一真涨起来,才能迅速弥补错误。
上周做短线的目标——
1、如果大盘涨了(20%概率),有短线仓位,且因为一直在市场里操作,反应快,能迅速跟上,不踏空。
2、如果大盘跌了(80%概率),尽量做到少亏。
如果能有盈利,那就更好了。
这里不是要预测涨跌,而是尽量做好每一种情况的应对策略。
2015年顶部我也是这样干的,当时一开始其实没意识到熊市来了,但因为下跌,就减仓,切换短线模式。
随后就发现不对劲了,短线一直回撤,最终回撤了十几点,彻底清仓。
随后就每天千股跌停。
2015年我就靠做短线,逃过了股灾。
预测不可能“永远对”,哪怕高达80%正确率,5次也会错1次。
错的那次总不可能不纠错,就永远踏空或放任亏损吧?
但操作上要给自己留下纠错的余地。
周一很关键了,因为周一盘后有利好。
我认为判断周一选择方向的锚,不在于周一能不能做到“上涨”,而在于周一能不能“中大阳”。
既然盘后有四巨头这么激动人心的规格,那只要没做到中大阳,那都是弱。我觉得可以继续降仓了。
如果周一能中大阳,那还能再新高一次,短线还能继续嗨。
当然目前我没抱这个希望,多半周一是要减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