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嘉靖朝的朝廷如同乌云笼罩,严嵩父子权倾朝野,府邸金碧辉煌,壮丽得甚至超过了皇宫规制。 那时的严嵩,是皇帝面前的红人,靠着一手“青词”讨得嘉靖帝欢心,权势熏天,连内阁首辅的位子都坐了二十年。 而徐阶,不过是严嵩一手提拔的门生,表面上恭敬有加,逢年过节送礼问安,私下里却早已埋下复仇的种子。 为什么?因为严嵩的跋扈和贪婪,早已让朝臣寒心,更让徐阶看清了这位“恩师”的真面目。1557年,徐阶就曾暗中指使门生弹劾严嵩,虽未成功,却让他更加坚定了扳倒对方的决心。 到了1562年,机会终于来了。那年,嘉靖帝迷信道术,道士蓝道行一句“今日有奸臣奏事”,让皇帝起了疑心。 徐阶抓住时机,暗中授意御史邹应龙冒死上书,弹劾严嵩之子严世蕃贪赃枉法,甚至罗织出“通倭”的罪名。嘉靖帝震怒,下令彻查,严世蕃被斩首,严嵩也被革职抄家,黄金三万余两、珍宝无数,尽数充公。 曾经不可一世的严家,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严嵩被赶回江西老家,临走前,他拖着老迈的身躯,特意来到徐阶府上,哭诉道:“我旦夕将死,今后这帮人就靠你照应了。” 徐阶当场跪下,泪流满面,信誓旦旦地保证会“力图报称”。可转头,他却下令清算严党余孽,丝毫不留情面。这跪拜,不过是一场政治表演,背后是徐阶对权力的冷酷算计。 说起来,徐阶和严嵩的关系,远不止表面上的“座主与门生”那么简单。早在1548年,徐阶因夏言案被牵连,险些丢了性命,是严嵩出面保了他一命。 那时的徐阶,对严嵩感恩戴德,甚至在1559年还将孙女嫁给了严世蕃的儿子,以示亲近。可随着严嵩父子越发猖狂,徐阶逐渐看透了他们的贪婪本性。 他表面上笑脸相迎,甚至帮严嵩修改青词讨好皇帝,暗地里却联合高拱、张居正等人,步步为营,等待时机。 严嵩倒台那天,徐阶跪在府门前,泪水是真的,但更多的,是对过去隐忍岁月的复杂情绪。他知道,这一跪,不仅是告别一个时代,更是自己登上权力巅峰的起点。 严嵩回乡后,晚景凄凉,最终饿死在江西分宜的墓舍旁,临死前还在喃喃自语:“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这副故居门联,成了他一生讽刺的注脚。而徐阶,则接替严嵩成为内阁首辅,风光无限。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徐阶执政后,也未能完全摆脱党争的泥潭,甚至被后人批评为“伪善”。那一跪,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权谋算计?或许只有徐阶自己心里清楚。 站在今天的视角回看这段历史,你是否也感受到,那跪拜背后,藏着人性最深处的复杂与无奈?权力场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恩义,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1562年的那一跪,表面是徐阶对严嵩的感恩,实则是明代官场权谋的缩影。严嵩倒台,徐阶上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可人性的贪婪与算计,却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