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7年,江苏一24岁男子好心拿出1000元的积蓄,帮助一15岁的男孩开理发店

1987年,江苏一24岁男子好心拿出1000元的积蓄,帮助一15岁的男孩开理发店,谁料,没过多久,男孩竟然不告而别,多年后,他突然收到派出所的来电:有老板找他!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2年的夏天,徐州老城区的街头发生了一幕让人难以忘记的场景,两个中年男人紧紧抱在一起,泪水止不住往下流,路人纷纷驻足,二十五年前的一千元,让他们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写。   时间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候一个工人的月薪不过九十元,日子紧巴巴,张爱民在徐州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谈不上富裕,但吃穿不愁,他是个心肠很软的人,遇到困难的人总想帮上一把。   那一年,他在理发店里第一次见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年名叫孙胜荣,家在浙江农村,因为家庭贫穷早早辍学,跟着哥哥到徐州学理发。   他胆子小,只敢洗头,不敢轻易拿剪刀,那天他鼓起勇气上手,剪得磕磕绊绊,满脸紧张,张爱民却笑着接受,没有埋怨,还主动安慰他。   那次意外的理发让两人慢慢熟络起来,张爱民不仅常去光顾,还带朋友去支持,少年得到鼓励,手艺渐渐提升,正当生活似乎要有起色时,孙胜荣的哥哥因家中变故回乡,理发店无人支撑,他只能再次离开。   没有学历,没有人脉,他在温州打工,搬过货,上过流水线,一个月挣不到三十元,几个月里换了好几份工,连温饱都难以维持。   1988年的一个晚上,命运再一次让他们相遇,张爱民因工作来到温州,在街头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正是孙胜荣,几句寒暄后,他才知道这个少年过得极为艰难,张爱民心里一酸,拉着他去吃饭。   听完这段经历,他下定决心要帮孙胜荣重新站起来,他回到家,把原本留作婚礼的一千元积蓄拿出来。   这笔钱相当于工人两年的工资,父母气得直摇头,朋友劝他别糊涂,只有未婚妻点头同意,钱最终交到孙胜荣手上,还陪着他选了店面,跑手续,理发店很快开张。   起初生意还算可以,可没过多久新式发廊遍地开花,孙胜荣的手艺显得不够新潮,客源渐渐流失,他硬撑了几个月,最后还是关门,他没有来得及向恩人解释,因为家里来信催他参军,他把铺子转了便匆匆离开。   部队的生活虽然辛苦,但给了他坚强的意志,他曾经写过好几封信寄给张爱民,却一直没有回音,退伍回来再去找,原先的单位早已搬迁,两人彻底失去了联系。   这段经历没有击垮孙胜荣,他退伍后选择了出国,先到西班牙做小工,刷过盘子,摆过地摊,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他靠着在部队养成的毅力一步步熬了下来。   随着中国制造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他抓住机会,开始做小商品贸易,从一个小摊位慢慢做到跨国生意,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几年后,他在西班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了“依依集团”,身家早已过亿。   尽管事业成功,他心里却一直有块空缺,那一千元和当年的帮助让他铭记在心,他明白,如果没有那次拉一把,也许自己早已倒下。   2008年,他第一次回国寻人,他按照记忆里的地址挨家挨户去问,跑遍了附近的街道,都没有找到。   2010年,他再一次回来,依旧失望而归,直到2012年,他走进派出所,把这段往事讲给民警听,大家都很震动,帮他从几百个同名人里筛查,终于找到一个可能的线索。   那天下午,电话拨通的瞬间,他的手一直在发抖,很快,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走进派出所,二十多年没见,两人已经满头白发,但彼此一眼就认了出来,拥抱在一起的那一刻,泪水再也止不住。   张爱民家里依旧简陋,家具老旧,生活节俭,孙胜荣心里酸楚,当场提出要买房买车给他改善生活,张爱民连连摆手,说帮人不是为了钱,拒绝得很坚决。   孙胜荣不愿让恩人一辈子清苦,便换了一个办法,他投资千万开了一家酒庄,把张爱民写成法人。   张爱民最初只是当作帮忙管理,直到几年后办理手续时,才发现自己竟然是股东,他明白孙胜荣的用心,眼眶湿润,后来两人商量,把酒庄的部分收益投向公益,帮助更多像当年一样的年轻人。   这个故事在当地传开后感动了无数人,有人说,一千元在今天可能只是几顿饭钱,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工人两年的收入。   也有人说,情义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张爱民只是顺手拉了人一把,却成就了一个商人的一生。   时间过去多年,这段故事依旧被人津津乐道,孙胜荣在事业的高峰仍旧保持初心,张爱民在质朴生活中展现出善良。   一次善举,一份执念,跨越了二十五年,最终换来温暖的团聚,他们证明了人和人之间的真诚能够穿越时光,把情义延续得更远。   信源:人民日报——32年前获1000元资助,如今他“还”给恩人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