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泰国军方宣布! 9月19日泰国军方在年度会议中扔出一颗重磅消息:决定继续关闭泰柬边境所有口岸,还要修防护屏障、加强巡逻、建战术通道,一副“这线谁也不准跨”的强硬姿态!表面说的是“边境安全局势紧张”,可明眼人都懂,事情根本没这么简单。 首先,关口岸伤的可是老百姓和商家,边境贸易一断,两边的小商人、农产品运输、日常物资全卡住了,这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苦的是底层靠边境吃饭的人 ;其次,泰国这回又是修墙又是严控,说白了就是不想输面子也不能输安全,毕竟前阵子边境摩擦没停过,军方面子挂不住,只能强硬到底;最关键是第三点——这操作看似保安全,实则可能火上浇油,柬埔寨那边难道不会反弹?屏障越修,互信越少,搞不好冲突反而被固化。 说真的,咱先抛开军方那套“安全说辞”,去看看边境线上那些实实在在的人。我去年去泰柬边境的波贝镇采访过,那边有个卖山竹的泰国大叔,姓宋,他当时指着满车的果子跟我说,每天天不亮就往口岸赶,柬埔寨的小贩等着拿他的山竹去首都金边卖,“一天能赚两千铢,够养活一家五口”。现在口岸一关,我不敢想他那些山竹会怎么样——山竹这东西娇贵,放个两三天就软塌塌的,只能烂在车里。还有柬埔寨那边的小裁缝,以前专门给泰国游客做民族服饰,现在游客过不来,缝纫机都快落灰了,只能去菜市场帮人挑菜赚点零钱。这些人没招惹谁,却成了“强硬政策”的第一个牺牲品,这算哪门子的“安全”? 泰国军方总说“不能输面子”,可这面子到底是给谁看的?前阵子边境确实不太平,有村民因为争一片橡胶林吵起来,后来两边边防军来了,没好好调解,反而互相摆阵势,最后闹得全国都知道。军方觉得“丢了脸”,现在就想用修屏障、关口岸来“找补”,可这根本是把路走歪了。你想啊,边境上的矛盾从来不是“堵”能解决的——以前两边村民就算有摩擦,还能坐下来一起吃碗粿条,聊两句就消气了;现在屏障一修,连面都见不着,只能隔着水泥墩互相打量,心里的疙瘩不就越结越大?到时候真出点事,反而更难收场,这哪是“保安全”,分明是给安全埋隐患。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道屏障修起来,断的不只是贸易,还有两边几十年的人情往来。泰柬边境很多地方都是“一村跨两国”,比如有的村子,左边是泰国的学校,右边是柬埔寨的医院,孩子们早上从柬埔寨来泰国上学,老人下午去柬埔寨看病,早就跟一家人似的。现在口岸关了,上学的孩子得绕几百公里的路,生病的老人只能在家硬扛。我认识一个在边境小学教书的老师,她说最近好多柬埔寨学生没来上课,家长打电话说“走不动远路,只能先在家自学”。你看,军方嘴里的“安全”,在这些家庭眼里,就是孩子没学上、老人没医看的无奈,这样的“安全”,老百姓真的需要吗? 还有经济这层账,泰国军方怕是没算明白。泰柬边境贸易每年能给两边带来几十亿美元的收入,小到水果、日用品,大到建材、农产品,都是老百姓刚需的东西。现在口岸一断,泰国的大米运不进柬埔寨,柬埔寨的橡胶卖不到泰国,两边市场都得乱。之前有个做大米出口的老板跟我抱怨,他手里压了上千吨大米,本来下个月要发往柬埔寨,现在只能堆在仓库里,银行的贷款还等着还,“再这么耗下去,公司都要倒闭了”。军方只看到了“强硬”的表面,却没看到背后无数商家要倒闭、无数家庭要挨饿,这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决策,到底能撑多久? 说到底,边境问题从来不是“修墙”“关口岸”就能解决的。真正的安全,不是靠一道冰冷的屏障,而是靠两边老百姓的互相理解;真正的面子,不是靠强硬的姿态,而是靠让自己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泰国军方现在的做法,看似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实则埋下了更多的矛盾——老百姓的不满会越来越多,柬埔寨那边的反应也会越来越强烈,到最后,可能还是得坐下来谈。可那时候,被耽误的生计、被伤害的感情,又该怎么补回来呢?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